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leobbs.cgi)
-- 仙人掌討論區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forums.cgi?forum=1)
--- nirwa姐的愛心花籠~發芽了!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topic.cgi?forum=1&topic=1893)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7/07 04:26pm

96.06.28. 下午 晴
收到nirwa姐裝有約30粒愛心花籠種子的掛號信
~真高興也非常感謝更不好意思讓nirwa姐破費!
96.06.28. 下午 晴
立刻用7-11涼麵盒子~打完底部和蓋子的一些洞洞
鋪上底層食蟲用的純泥碳土
中層鋪上薄薄一層超細的魔肥
上層再鋪食蟲用的純泥碳土
弄濕至滴水
滴完水後
左手拿放大鏡和一小張捲起來的白紙(內有平散的種子)
右手拿一隻錐子沾水再沾一粒種子儘量有白點的朝土裡輕點下去
就這樣用點播方式把牠們種完
蓋上蓋子放在陽台已預先放一個有透氣條孔的小檯子上面

96.07.07. 下午 晴
打開蓋子~將水珠小心滴落在小水盆內
拿放大鏡看~ 將 ~ 將  ~ 看兩顆的小絨根露出土上!
糟糕~沒讓牠們的白點在土裡~但現在也不敢動!遂立刻蓋蓋上蓋子放回去!

nirwa姐暫時報告到此
等照相機回來再補圖!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7/20 02:33pm

等了好久... 都沒看到照片的說...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7/20 04:1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irwa[/u]在 [i]2007/07/20 02:33pm[/i] 發表的內容:[/b]
等了好久... 都沒看到照片的說...
[/quote]
請再等等~相機快隨使用的人回來了!
我也好急!也很擔心!

無奈~放暑假~活動較多!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7/20 05:12pm

呵~ 沒關係啦.
那就再等等囉~ : )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7/26 08:51pm

相機回來了!趕緊拍~但是相機有點怪怪的~所以拍的不太清楚!

1.
涼麵盒
[UploadFile=IMGP2437_1185453676.jpg]

2.
上下已打好洞~
[UploadFile=IMGP2438_1185453757.jpg]

3.
孵一週後~終於有幾顆花竉發芽了!
[UploadFile=IMGP2439_1185453866.jpg]

4.
一.
[UploadFile=IMGP2440_1185453922.jpg]

5.
二.
[UploadFile=IMGP2442_1185453962.jpg]

6.
三.
[UploadFile=IMGP2443_1185454005.jpg]

7.
四.
[UploadFile=IMGP2444_1185454050.jpg]

8.
五.長怪凍凍
[UploadFile=1BD1D51BE1E31A4j_1185454222.jpg]

9.
六.盒內水盤
[UploadFile=1BD1D51BE1E31A4j_1185454302.jpg]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7/27 09:45am

這... 介質會不會太濕了, 或者太肥了.
感覺青苔長得比小苗來得好?...
青苔長得太好, 小苗很容易被青苔給 "吃掉" 的.

嗯... 花籠幼苗長得很慢, 它的幼苗跟一般仙人掌幼苗的照顧比較有一點不太一樣. 建議佛手柑的介質先不要給超細粒魔肥, 用細砂或者細泥炭土就好, 待它們長大一些些再滴幾滴液肥應該就夠了, 花籠幼苗長得很慢很慢, 不太一下子需要那麼多肥的. 很稀很稀的液肥 ( ~ 1:2000 ) 就應該夠了. 魔肥之類的長效肥只要用有沾上水氣, 它就會慢慢釋出肥份, 幼苗都用不到那些肥料, 反倒是那些青苔吃得很高興呢~

細泥炭土如果先加熱殺菌過 ( 蒸過或微波 ), 種子也先用 70% 藥用酒精稍微泡一下下 ( 幾秒鐘的時間 ), 再 "密封" 在盒子中等它發芽, 盡可能不要打開盒子. 這樣子可以減少它們被青苔或黴菌入侵的機會, 或者噴少許的殺菌劑, 也有一些效果.

建議佛手柑用小鑷子小心翼翼地幫它們移植到其他沒那麼肥的介質, 否則, 很有可能哪天都會被青苔給蓋過去而消失不見.
nirwa 小小的經驗, 請參考看看吧~

花籠幼苗長得很慢又很難照顧, 或許是它在市場比較少見本土實生株的原因吧~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7/27 03:2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irwa[/u]在 [i]2007/07/27 09:45am[/i] 發表的內容:[/b]
這... 介質會不會太濕了, 或者太肥了.
感覺青苔長得比小苗來得好?...
青苔長得太好, 小苗很容易被青苔給 "吃掉" 的.
嗯... 花籠幼苗長得很慢, 它的幼苗跟一般仙人掌幼苗的照顧比較有一點不太一樣. 建 ...
[/quote]
謝謝nirwa姐的教導
我也覺得魔肥當初可能放太多了!
只是不敢動這小綠豆
我....我...手頭蠻重的!
怕一夾~牠就碎了!
嗯...再去買涼麵吃
舊的用倒的~把牠們全倒出來!
新的就照您說的做!
不過~沒發芽的怎麼辦?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7/30 08:16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佛手柑[/u]在 [i]2007/07/27 03:23pm[/i] 發表的內容:[/b]
不過~沒發芽的怎麼辦?
[/quote]
呵~ 那就當作沒看到好了.

我的經驗是, 花籠種子發芽率大約在 50 ~ 70% 左右而已.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7/30 10:5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irwa[/u]在 [i]2007/07/30 08:16am[/i] 發表的內容:[/b]
呵~ 那就當作沒看到好了.
我的經驗是, 花籠種子發芽率大約在 50 ~ 70% 左右而已.
[/quote]
那我的發芽率比標準的還少個零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7/30 05:20pm

建議佛手柑換個培養方式 ( 介質, 肥料... ) 試看看, 或許就會改善一些.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7/30 10:0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irwa[/u]在 [i]2007/07/30 05:20pm[/i] 發表的內容:[/b]
建議佛手柑換個培養方式 ( 介質, 肥料... ) 試看看, 或許就會改善一些.
[/quote]
若能有新子彈,新開一盤就能再試試!(阿!我真厚臉皮!)
嗯~對捏!沒子彈就沒得玩!
誰叫我...我變不出子彈來!

nirwa姐您說對不對!  嘻~嘻!
 
註:相機現又不在我手上了!~要再過幾天才會回來囉!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7/31 08:12am

呵呵~ 上次寄給你的是大概今年三四月間採的, 去年花結的種籽.

不過它們今年花開的比去年較少些, 我也有好一陣子沒去採種籽了.
這個假日再仔細看看新種籽熟成了沒.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8/01 06:5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irwa[/u]在 [i]2007/07/31 08:12am[/i] 發表的內容:[/b]
呵呵~ 上次寄給你的是大概今年三四月間採的, 去年花結的種籽.
不過它們今年花開的比去年較少些, 我也有好一陣子沒去採種籽了.
這個假日再仔細看看新種籽熟成了沒.
[/quote]
這幾天看了好幾次~終於看懂了!
您是說
種子是去年開花結果~一直到今年三四月間才成熟~才能採收 !!!
后!
慢工出細活喔!
難怪!
謝謝nirwa姐!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8/02 08:11am

呵~ 花籠自開花授粉後, 種子的熟成需要大概幾個月的時間, 大概要三個月的時間左右, 種子顏色才會由鮮紅色 --> 暗紅 --> 黑色 ( 成熟 ).

含花籠種子的果實, 都藏在生長點那裡的白毛中, 所以一般都見不到花籠的果實 ( 細細長長, 乾乾扁扁的 ), 有時會有幾顆黑黑像灰塵般的種子從白毛中或剌旁掉出來.


-- 作者: 佛手柑
-- 發表時間: 2007/08/02 10:27pm

阿!是不是細小種子牠的果實 ( 細細長長, 乾乾扁扁的 ), 都是長這樣子
那我有幾棵曾經有小小的果實 ( 細細長長, 乾乾扁扁的 ),
長不到1.0cm
寬不到0.5cm
還以為樓上掉下來的髒東西~就把牠從細長刺堆內把牠們挑剔掉!
該不會那幾個就是種子夾??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7/08/03 11:05am

要開完花沒多久才找得到比較新鮮的果莢.
採成熟種子時, 是找不到果莢的 ( 因為都消失不見了, 不知道哪裡去了 ).

最近有開了幾朵花, 我找看看有沒有新鮮的果莢, 再拍照貼圖上來.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04/22 08:16pm

這個也是niwar的愛心花籠, 不過我是06年10月收到的(幸運號碼37號),
出芽20個, 這棵是活最久的一棵.
放在東面的陽台(太陽可以照到2小時), 純赤玉土, 用1/1000的化肥一星期用一次.[UploadFile=080422120030_1208866542.jpg]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04/22 08:24pm

花籠真的是長的很慢很慢, 當毒隱發作時, 手就特別癢, 只好請摳摳幫幫忙, 快速幫我省10年光陰, 下面這顆解藥(入手有半年)有紅紅的花苞喔.[UploadFile=IMG_8963_1208866996.jpg]


-- 作者: stevencjlee
-- 發表時間: 2008/04/24 01:26pm

好美哦
真的是10年光陰....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04/25 00:02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stevencjlee[/u]在 [i]2008/04/24 01:26pm[/i] 發表的內容:[/b]
好美哦
真的是10年光陰....
[/quote]
10年是我胡扯的, 我也沒種過花籠10年那麼久, 我用種子種花籠1年半約長到1.5mm,買的這個約有20mm(2公分), 所以20/1.5=13.3年.
不好了, 超過10年了,----以上毒隱發作時講的話,請當作笑話就好.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8/04/26 10:38am

我有一株直徑 1 cm 左右的小花籠, 種了兩年多, 快三年了, 看起來好像都沒什麼變化呢~

可是另一株直徑 4 cm 多一點點左右的實生花籠, 買的時候是單株, 同樣都是種了兩年多, 莖直徑不變, 卻已經長了三個 0.5 ~ 1 cm 不等的側芽了. 花籠說不定是長得最~~ 慢的仙人掌了.

分享一下前陣子幫它們換盆的方法 :

幫它們換盆時, 我非常小心地把舊土給輕輕撥掉, 發現它們的根系相當細且短小. 另外, 我也觀察業者原本的介質有相當高比例的泥炭土, 我也依樣畫葫蘆, 但是考慮到它們的原生環境是以石灰石為主, 所以加了不少石灰粉摻在它們的新介質中 ( 赤玉土 : 泥炭土 : 極細粒摩金石  ~ = 1 : 0.5 : 1 ), 又用了一些碎石灰土粒當成是綴石來長期調控介質的 pH 值, 使它不會變酸性.

我也考慮到它們根系很細小的特性, 盆子的介質是用了三層不同的介質.
最底下那層是較粗粒的發泡煉石, 不使介質容易積水, 中間是上面提到的那種比例的介質, 然後挖個漏斗狀的洞, 用泥炭土摻一點石灰粉和少量珍珠石, 鋪在那個洞上再種下花籠, 再用同樣的介質 ( 泥炭土摻一點石灰粉 ), 把根部給輕輕填實.最上一層是是用比較高比例的赤玉土, 再用碎石灰土粒當是綴石.

我在調的介質時, 會讓它們就有點微溼, 所以我是一個多星期之後才少少給一點水, 保持介質的微溼而已, 持續大約了一個月左右之後, 才正常給水.

我完全沒修根 ( 不敢修, 怕長不出新根來 ), 很快地就直接種至新盆子上了, 也不知道它們能不能長出新根, 因為對於新介質的反應實在是慢~~ 慢, 完全不知道能否適應.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8/04/26 11:30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nirwa[/u]在 [i]2007/08/03 11:05am[/i] 發表的內容:[/b]
要開完花沒多久才找得到比較新鮮的果莢.
採成熟種子時, 是找不到果莢的 ( 因為都消失不見了, 不知道哪裡去了 ).
最近有開了幾朵花, 我找看看有沒有新鮮的果莢, 再拍照貼圖上來.
[/quote]
呃...... 記得是沒找到果實... : P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六隻竿[/u]在 [i]2008/04/22 08:16p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也是niwar的愛心花籠, 不過我是06年10月收到的(幸運號碼37號),
出芽20個, 這棵是活最久的一棵.
放在東面的陽台(太陽可以照到2小時), 純赤玉土, 用1/1000的化肥一星期用一次.[/quote]都可以看出小小花籠的樣子了, 長得不錯喲.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六隻竿[/u]在 [i]2008/04/22 08:24pm[/i] 發表的內容:[/b]
花籠真的是長的很慢很慢, 當毒隱發作時, 手就特別癢, 只好請摳摳幫幫忙, 快速幫我省10年光陰, 下面這顆解藥(入手有半年)有紅紅的花苞喔.
[/quote]舉手附議, 它們生長真的很慢很慢......
它們的花很素雅, 是我最喜歡的仙人掌花之一呢~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六隻竿[/u]在 [i]2008/04/25 00:02am[/i] 發表的內容:[/b]10年是我胡扯的, 我也沒種過花籠10年那麼久, 我用種子種花籠1年半約長到1.5mm,買的這個約有20mm(2公分), 所以20/1.5=13.3年.
不好了, 超過10年了,----以上毒隱發作時講的話,請當作笑話就好.
[/quote] 2 公分大小應該有 7~8 年以上吧 ?!
花籠的毒, 大概是我放的比例蠻多吧 ? : )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04/29 05:20pm

請各位賞花[UploadFile=080426120012_1209460748.jpg]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8/04/30 08:38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六隻竿[/u]在 [i]2008/04/29 05:20pm[/i] 發表的內容:[/b]
請各位賞花
[/quote]
花籠的花, 對我而言, 真是百看不厭呢~

雞婆一下, 有關攝影技術方面的事.

建議六隻竿用 Av ( 光圈先決 ) 模式來拍應該會比較使用 P 模式來拍, 更容易控制景深.
我會建議合拍 "株植外觀 + 花" 時, 光圈用小一點, 例如 f 11 ~ 14, 以加深景深; 若只是要拍花, 拍出它的特色與外觀, 則建議用大一點的光圈, 例如 f 2.8 ~ 8, 以比較淺的景深來去掉或模糊掉其他不必要的背景雜物 ( 包括介質, 背景等等 ). 這樣拍出來的效果應該會更不一樣才是.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04/30 10:42am

相片沒照好被nirwa捉包了, 這張相片真的是照的太差了, 那天早上天氣陰陰的, 我想用閃光燈的話會太亮, 於是強迫不用閃光燈.
其實我不是用P, AV更不會用,我只會用"全自動"----救命阿---好糗喔
下次開花我改用60mm來照可以清楚一點.


-- 作者: nirwa
-- 發表時間: 2008/04/30 01:0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nirwa在 2008/04/30 01:06pm 第 1 次編輯]

呵~ 我想, 沒有人一開始就瞭解或熟練某件事物的, 當初我也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瞭解一下相機的 P, A, S, M 模式各個的特性以及使用時機; 快門速度以及 ISO, EV 之間的關係;  測光方式以及白平衡的不同對於畫面的影響;  鏡頭的焦長, 光圈大小, 對景深的影響與控制等等, 進而再瞭解一下構圖, 光線, 色彩, 對比, 線條對於畫面可看性的決定性影響......

把相機說明書 K 一下, "數位底片" 不用錢, 多練習練習, 自然熟能生巧.
很粗糙地說 "拍照" , 大概就這樣吧~

前幾天拍於武陵農場, 不知名的莓類, 大小約 1 cm 左右. [UploadFile=IMG_4447_1209531592.jpg]


© 中文版權所有: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