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leobbs.cgi)
-- 仙人掌討論區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forums.cgi?forum=1)
--- 無聊貼花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topic.cgi?forum=1&topic=2336)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4 02:01pm

[UploadFile=PICT3034_1227510066.jpg][UploadFile=PICT3035_1227510081.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4 05:02pm

是以前那批嗎?怎麼好像沒大很多~~~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4 05:59pm

對阿
應該是技術不好的緣故
你是用悶的種嗎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4 06:34pm

小苗才悶啦!
覺得是環境關係,需長日照夠熱,感覺還蠻快的。搬來現在這邊,日照時數太少,種仙都變慢了。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4 10:01pm

送給你那幾顆現在長多大了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5 08:46am

早被A走了,整個方盆拿走,裡頭還有幾棵愛仙種子播的兜。
那時最大的大概近五公分,幾年前的事了。
在路邊種就是有這壞處,所以我才換位置嘛。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5 10:48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5 08:46am[/i] 發表的內容:[/b]
早被A走了,整個方盆拿走,裡頭還有幾棵愛仙種子播的兜。
那時最大的大概近五公分,幾年前的事了。
在路邊種就是有這壞處,所以我才換位置嘛。
[/quote]
挖哩......看
好手好腳不去討賺,只會偷拿
治安真差.......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5 10:51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5 08:46am[/i] 發表的內容:[/b]
早被A走了,整個方盆拿走,裡頭還有幾棵愛仙種子播的兜。
那時最大的大概近五公分,幾年前的事了。
在路邊種就是有這壞處,所以我才換位置嘛。
[/quote]
你那時種的菊水型態好像不會拉長
我種的這幾顆會拉長
是水給的太多了還是.....另有其因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5 08:07pm

不清楚耶。
你給的那四顆,之前都還沒拉長,是否再大會拉長我就不清楚。
不過,確實也沒常澆水。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5 08:3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5 08:07pm[/i] 發表的內容:[/b]
不清楚耶。
你給的那四顆,之前都還沒拉長,是否再大會拉長我就不清楚。
不過,確實也沒常澆水。
[/quote]
沒常澆水怎麼會長那麼快
是不是跟肥有關 :em14: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5 09:0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玟[/u]在 [i]2008/11/25 08:30pm[/i] 發表的內容:[/b]
沒常澆水怎麼會長那麼快
是不是跟肥有關
[/quote]
那陣子都沒施肥啦。
我會以為是環境問題。
包括嫁接,那裡的生長速度就是快。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6 10:21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5 09:03pm[/i] 發表的內容:[/b]
那陣子都沒施肥啦。
我會以為是環境問題。
包括嫁接,那裡的生長速度就是快。
[/quote]
有沒有用田土種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6 11:24am

用貓溪砂,沒篩過的。
盆子是用高約6cm的方盆合植。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6 07:18pm

對了,還有溫度將近50度。有時會超過,那時爆掉很多根溫度計,即使冬天,只要出大太陽都是這麼高溫。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6 08:5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6 07:18pm[/i] 發表的內容:[/b]
對了,還有溫度將近50度。有時會超過,那時爆掉很多根溫度計,即使冬天,只要出大太陽都是這麼高溫。
[/quote]
我這若出太陽也是超高溫 , 唯不同是應該沒有你那裡的夜間降溫 , 夏日晚上去到溫室仍是三十幾度甚至地板與牆壁還是溫熱的 , 日操眠操沒得涼快之下眾仙肉必睡不好 , 長期失眠導致皮膚老化生理失調 , 很難搞 ! 倒是大戟等嗜溫植物還得擔心衝太快壞了美姿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8:20am

那是以前種的環境,是種菜用的隧道棚。

現在的,大約僅在四十初,永遠跨不過五十。
夏天夜溫最低24。

如果小空間,用液化CO2降溫可能很讚。~~~又是想想沒做過的。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8:52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6 07:18pm[/i] 發表的內容:[/b]
對了,還有溫度將近50度。有時會超過,那時爆掉很多根溫度計,即使冬天,只要出大太陽都是這麼高溫。
[/quote]
需要高溫啊
我這裡最高溫也會超過50度(夏天)
會不會是日夜溫差大的關係


-- 作者: 塔克
-- 發表時間: 2008/11/27 11:3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8:20am[/i] 發表的內容:[/b]

用液化CO2降溫可能很讚。
[/quote]
這個點子太勁爆了 :em04: 會不會遭環保人士撻伐?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2:2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8:20a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小空間,用液化CO2降溫可能很讚。~~~又是想想沒做過的。
[/quote]
請教loop關於夜間的植物生理若CO2的降溫達到效果 , 是否二氧化碳的充滿會影響生理機制或負作用呢 ?
就如之前有人提議在小空間使用冷氣降溫卻與濕度的相對降低有了顧此失彼

之前ㄚ達的想到致冷晶片但事後發現表面看似低耗電的它 , 要達到壓縮機
產生的效率的話致冷晶片組是要極龐大又缺乏空間與時間效率的

我是用了笨方法在溫室中再建一小玻璃溫室夏天幾乎不敢用 , 冬季以熱風加溫至35度 , 它底層根本是個水池灌滿低比例的硫酸銅 , 加溫於早上七點自動啟動至下午五點關閉 , 植株馬上佈滿霧水玻璃上結滿水珠再回流到水池 , 設定每週一啟動3~500mg的臭氧沙菌三個小時 , 果然....出現了高海拔種多肉的
感覺了 , 不過倒是還沒有真正山上種花的成長氣勢 , 百思不解獲得兩個可能因素 , 一是熱風加溫時電熱線將氧氣燃燒使得 "空氣稀薄" , 再者就是北部平地冬季多陰少了陽光促進代謝 .... 就醬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6:2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1/27 02:24pm[/i] 發表的內容:[/b]
請教loop關於夜間的植物生理若CO2的降溫達到效果 , 是否二氧化碳的充滿會影響生理機制或負作用呢 ?
就如之前有人提議在小空間使用冷氣降溫卻與濕度的相對降低有了顧此失彼
之前ㄚ達的想到致冷晶片但事後發現表面 ...
[/quote]
要實際試過才知道。就目前想到的,怕缺氧,不過照理不會,多肉植物晚上氣孔打開,會排出氧。
以前看過一段影片,有個地方低窪,夜間會充滿co2,動物進入就不知不覺的死掉,死屍又吸引動物來吃,就一直死下去。哇~~~,實作要注意這點。

夜間提高co2濃度是有相當正面的效果,就多肉植物而言,夜間固碳,白天才行光合作用。且低溫應該會增加酵素固碳的效率。

人工降溫我有經驗,我曾經在盛夏連續幾個月,夜間將冬型多肉放進冰箱,白天再拿出來曬太陽。但是,要用個塑膠袋包住,否則可能會脫水。
那次最後沒成功,放陽台被鳥叼去,剩一段莖,後來就掛了。

另,個人覺得,應該是跟陽光有關。空氣稀薄較沒關係吧!因為是在白天加熱。或許,可以考慮改用燈照補光兼加溫。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7:48pm

以我的溫室(6*20*3)粗估一下,單是降十度,就要約224g的co2,如果整晚維持,不曉得要耗多少。(如果算錯別笑)

不過,如果僅是小空間,保溫效果又不錯,種些難渡夏的品種,應該還可以考慮。
但是,問題還很多啦!

鋼瓶一開,結成乾冰,全成冷凍花一定很可笑。[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1月27日 04:54am[/i] 時新增 -=-=-=-=-[/b][/color]
呵~~~我還真無聊。
這算一半切題吧!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8:0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玟[/u]在 [i]2008/11/27 08:52am[/i] 發表的內容:[/b]
需要高溫啊
我這裡最高溫也會超過50度(夏天)
會不會是日夜溫差大的關係
[/quote]
這不曉得耶!
僅能從你能改變的條件去想。
想太多會有無力感。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8:2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塔克[/u]在 [i]2008/11/27 11:33a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點子太勁爆了  會不會遭環保人士撻伐?
[/quote]
ㄟ~~~嗯~~~
環保萬歲~~~

前陣子我ㄚ爸說,海面會上升50米,要搬去靠山較保險,說田那邊太低太靠海了。
哇~~~
於是我努力的想,兩極加上高地的冰雪全融了,有可能海面上升50米嗎?很懷疑!於是查了google,發現~~~哈~~~


-- 作者: 塔克
-- 發表時間: 2008/11/27 09:0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塔克在 2008/11/27 09:11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7:48pm[/i] 發表的內容:[/b]
鋼瓶一開,結成乾冰,全成冷凍花一定很可笑。
[/quote]
我只會聯想到卡特死鴨的這張圖↓
[img]http://www.cactus-art.biz/schede/OPUNTIA/Opuntia_compressa/Opuntia_compressa/Opuntia_compressa_Monmouth_Co_NJ_360.jpg[/img]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8:22pm[/i] 發表的內容:[/b]
前陣子我ㄚ爸說,海面會上升50米,要搬去靠山較保險,說田那邊太低太靠海了。
哇~~~
...
[/quote]
看來我還是搬回山上住好了 :em11:  或許現在改種高山品種的......

嗯...  高山品種的

[img]http://www.nantou-tea.com/images/us001_300.jpg[/im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7 10:18pm

玉山圓柏喔~~~
好像不錯。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7 11:2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6:29pm[/i] 發表的內容:[/b]
要實際試過才知道。就目前想到的,怕缺氧,不過照理不會,多肉植物晚上氣孔打開,會排出氧。
[/quote]
我意思是白色天電熱線加溫下火紅的它可能耗掉相當多的氧, 夜間它是停止運作的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6:29pm[/i] 發表的內容:[/b]
看過一段影片,有個地方低窪,夜間會充滿co2,動物進入就不知不覺的死掉,死屍又吸引動物來吃,就一直死下去。
[/quote]
:em11:  厚....那是濃到什麼程度ㄚ ? 可怕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6:29pm[/i] 發表的內容:[/b]
夜間提高co2濃度是有相當正面的效果,就多肉植物而言,夜間固碳,白天才行光合作用。且低溫應該會增加酵素固碳的效率。
[/quote]
了解喽 , 因是玻璃溫室密合度高對外流通極小 , 所以才想到空氣中含氧的問題 , 用寫的比較難表達明天拍那阿達建築給各位參考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6:29pm[/i] 發表的內容:[/b]
曾經在盛夏連續幾個月,夜間將冬型多肉放進冰箱,白天再拿出來曬太陽。但是,要用個塑膠袋包住,否則可能會脫水。
那次最後沒成功,放陽台被鳥叼去,剩一段莖,後來就掛了。
:em01:  哈....我以為只有我幹過這檔事 , 後來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實驗 , 因記性不好常擺兩三天忘了拿去陽台曬 , 過程中百合壽葉子的飽滿與硬度的確超乎一般環境下的種植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8 09:07am

一米二左右的三角玻璃箱
[UploadFile=1BC1BD1BA1D81A5u_1227837727.jpg]
用一堆報廢電器零件串聯的自動控制面板[UploadFile=1C11D91B4H1ACy1A_1227838040.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8 08:3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1/28 09:07am[/i] 發表的內容:[/b]
一米二左右的三角玻璃箱
用一堆報廢電器零件串聯的自動控制面板
[/quote]
如果~~~,我有這本事,我家的電器可能會常常莫名其妙的壞。

加裝抽風扇,再加二氧化碳擴散器,是很讚的孵苗設備。

比較沒想過加溫,大概還不能體會北部的陰冷天氣。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1/27 11:27pm[/i] 發表的內容:[/b]
我意思是白色天電熱線加溫下火紅的它可能耗掉相當多的氧, 夜間它是停止運作的
[/quote]
不是都說多肉植物白天氣孔緊閉嗎?所以沒考慮白天缺不缺氧。

不過對白天氣孔緊閉這點有點存疑,一般白天如果套個塑膠袋在仙人掌上,很快就有水汽,如果氣孔緊閉,水汽從何而來。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8/11/28 11:10pm

CAM白天會關閉是千真萬確的
所以loop大您觀察到的現象非常有趣

是氣孔關不夠緊?
水氣另有出路?
仙仙會依照環境變成一般的非CAM?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9 00:3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1/28 11:10pm[/i] 發表的內容:[/b]
CAM白天會關閉是千真萬確的
所以loop大您觀察到的現象非常有趣
是氣孔關不夠緊?
水氣另有出路?
[/quote]
應該是關不夠緊啦 , 日本有一種專利石化聚合布料是單向透氣的 , 製成衣物可排人體熱氣與水份 , 另一面則狂風暴雨都打不進去 , 所以被廣泛用於製造高級雨衣和登山衣物及揹包 , 據悉就是由植物氣孔而來的點子 , 仙人掌的氣孔關閉時說不定就類似這樣易排難吸

園藝環境裡仙人掌體液應該是豐沛於原生環境很多的 , 甚至曾見資料表示仙人掌不見病兆的便 "液化內腐" (自己掰的形容詞) 是因過多的吸入水份使體液壓力過高導致組織壞死而組織無感染下的化掉  , 實生初苗常見白子甚至轉為透明最後液腐掉亦可能是如此造成的 , 想來是有那麼一點合理性 , 因實際觀察過泡水盤的實生苗顏色淡於僅常給水的 , 後者通常較前者濃綠 , 而白子與透明個體多見於極濕的環境 , 且一旦發生便極少能夠回復直至葛屁掛點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9 01:29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8 08:32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我有這本事,我家的電器可能會常常莫名其妙的壞。
加裝抽風扇,再加二氧化碳擴散器,是很讚的孵苗設備。
比較沒想過加溫,大概還不能體會北部的陰冷天氣。
[/quote]
:em01:  哈...被你視破了 , 的確有部份電器是不明原因 "猝死" 的
電熱線與加壓風扇等器官是在我曉以大義之後吹風機它自願捐贈的
機械式定時器是宣佈腦死的脫水機裡頭拆的
數位控溫裝置與空氣幫浦串聯CO3取於荒置的魚缸
圓形數位定時器是真的真的真的從垃圾堆裡報廢烘碗機上拆的
四枚繼電器與一干開關及插座按鈕等是工廠裡不小心撿到的

請問loop所談到的抽風扇是作用於排放內部氣體或吸入外部氣體呢 ?
CO2擴散不難解決 , 但它主要是為降溫或者是供給給植物代謝呢 ?
:em06:  關於植物生理我得多加緊充實了

加溫的原因是夏季沒能有效製造低溫 , 只好冬季反向操作利用天然夜寒
北部冬季陰冷多雨常是仰首一片灰紫 , 白天要依賴陽光使溫室升溫不易
所以人造升溫配合天然夜寒才能形成大輻的溫差 , 可嘆灰光使得美中不足

:em01:  哈...越討論越有意思 , 感謝loop共同討論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29 06:22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oop在 2008/11/29 06:24pm 第 1 次編輯]

抽風扇是排熱氣用的。
以玻璃密封的,除非遮光夠,否則夏日白天一定灼傷。
個人是認為有些(因為我種過的不多)冬型的多肉,白天高溫並沒關係,只要夜溫夠低,還是活得不錯。
當然高溫有限度,所以裝抽風扇抽調熱氣,這樣應該可以低於50度,晚上降溫到20度C,可能效果不錯。
小空間,裝溫控開關和電磁閥,晚上利用液化co2降溫,應該是可行的。
如果怕濕度不夠,再加裝個煙霧震盪器,不過,接近密閉空間,推想應該不會濕度不夠。

我都是空想而已,缺乏實踐力,否則早弄來孵小苗,這樣的環境,小苗實生可以追近苗接的速度。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29 06:5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9 06:22pm[/i] 發表的內容:[/b]
小空間,裝溫控開關和電磁閥,晚上利用液化co2降溫,應該是可行的。
如果怕濕度不夠,再加裝個煙霧震盪器,不過,接近密閉空間,推想應該不會濕度不夠。
[/quote]
看來co2降溫似乎值得嚐試看看 , 但是每天使用下必得用大型鋼瓶的
:em10: 但光要扛大鋼瓶上四樓頂可能骨頭會散掉 ( 很羨慕中南部花友溫室建在平地上 ) 家裡還有一支水草用的迷你co2鋼瓶可以用小養殖箱先試驗降溫效果與計算消耗量

因玻璃箱的最下層整片是五公分高的水槽所以濕度不至過低
倒是有想過用震盪造霧機來薰接降的球底促其發根
目前接降物我是待其傷口完成癒合後擺水杯上養根後再種
今下約實驗三十球確定此法比置於盆土發根快且安全
前提是傷口務必已乾燥癒合甚至已冒根頭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30 07:5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1/28 11:10pm[/i] 發表的內容:[/b]
CAM白天會關閉是千真萬確的
所以loop大您觀察到的現象非常有趣
是氣孔關不夠緊?
水氣另有出路?
...
[/quote]
個人的想法是,白天氣孔緊閉是一般狀況,如果吸水過多,或許就因此打開氣孔。

觀察到的都是嫁接株,是有可能水份過多的。嫁接的僅在接穗套袋,至於實生的套袋,通常會套到盆子,有水汽是正常的,因為介質難免含水。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30 08:0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1/29 06:57pm[/i] 發表的內容:[/b]
看來co2降溫似乎值得嚐試看看 , 但是每天使用下必得用大型鋼瓶的
 但光要扛大鋼瓶上四樓頂可能骨頭會散掉 ( 很羨慕中南部花友溫室建在平地上 ) 家裡還有一支水草用的迷你co2鋼瓶可以用小養殖箱先試驗降溫效果與 ...
[/quote]
怎麼讓冷均勻擴散,總不成一邊結冰,一邊還熱哄哄。
直接噴出可能高度要夠,可能也要間斷。或者像冷氣機在管內汽化,再用風扇吹。

聽說冬天冷氣機容易壞~~~[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1月30日 05:03am[/i] 時新增 -=-=-=-=-[/b][/color]
大陸那邊有種汽車用品,就是裝液化co2(他們說裝乾冰),直接拿來噴降溫 用的。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1/30 08:3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塔克[/u]在 [i]2008/11/27 11:33a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點子太勁爆了  會不會遭環保人士撻伐?
[/quote]
為了響應環保,魯皮開始了種花的最大幻想。
學德國人,利用地下四米深的恆溫,據說約在17~20度C。埋數百米大口徑鋼管,當做冷卻管,一頭用風扇加壓,溫室內風扇抽管內的冷空氣。
想起來就很讚!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8/11/30 08:47pm

很不錯的假說!!
試試乾癟的樹上仙會不會有水氣

我有一盆悱牡丹 拿來試應該不錯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1/30 09:1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30 08:38pm[/i] 發表的內容:[/b]
為了響應環保,魯皮開始了種花的最大幻想。
學德國人,利用地下四米深的恆溫,據說約在17~20度C。埋數百米大口徑鋼管,當做冷卻管,一頭用風扇加壓,溫室內風扇抽管內的冷空氣。
想起來就很讚!
[/quote]
這點子真優秀 , 經濟環保節能 , 除了初建的工程難度外似乎想不到其他缺點
:em05:  嗯...來跟三樓二樓商量看看 , 往下挖個六米
:em16:  都市種花就是這樣礙手礙腳啦 , 想挖都沒得挖


-- 作者: mhlee
-- 發表時間: 2008/12/01 07:5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30 08:38pm[/i] 發表的內容:[/b]
為了響應環保,魯皮開始了種花的最大幻想。
學德國人,利用地下四米深的恆溫,據說約在17~20度C。埋數百米大口徑鋼管,當做冷卻管,一頭用風扇加壓,溫室內風扇抽管內的冷空氣。
想起來就很讚!
[/quote]

這個我是看下課花路米知道的
自此之後,就常幻想以後有錢有地也要來這樣挖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1 08:1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hlee[/u]在 [i]2008/12/01 07:55am[/i] 發表的內容:[/b]
這個我是看下課花路米知道的
自此之後,就常幻想以後有錢有地也要來這樣挖
[/quote]
:em01:  哈.... 有錢後種在陽明山比較快啦
北農掉地上半年的臥牛比我顧半天的還肥碩

中和工業區有一家大型食品冷凍廠出租給食物業者
它冷凍庫有排濕管循環將零下20度的空氣送出廠外
到達出風口還有三五度涼快極了 , 業者有回收濾掉氣味做為空調之用
之前曾有徵求臨近大樓購買他的冷空氣 , 但管線費談不攏沒人買
:em05: ........ 好可惜ㄛ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01 03:5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30 08:38pm[/i] 發表的內容:[/b]
為了響應環保,魯皮開始了種花的最大幻想。
學德國人,利用地下四米深的恆溫,據說約在17~20度C。埋數百米大口徑鋼管,當做冷卻管,一頭用風扇加壓,溫室內風扇抽管內的冷空氣。
想起來就很讚!
[/quote]
哇....喜歡這個構想 :em01:
如果把管接到林中(涵洞或潮濕)不透光的地方
應該可以營造低溫效果
雖然沒有埋地底的好
但多少會有點效果
自己也是胡思亂想的 :em01:


-- 作者: aztekium
-- 發表時間: 2008/12/02 09:5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1/28 11:10pm[/i] 發表的內容:[/b]
CAM白天會關閉是千真萬確的
所以loop大您觀察到的現象非常有趣
是氣孔關不夠緊?
水氣另有出路?
...
[/quote]
氣孔關緊並非植物節水的萬靈丹,既使氣孔關閉仍會有些微水份逸失。
另外,莖幹的一般表皮細胞也會有水份的蒸散逸失,只是量的多寡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CAM植物的莖幹表面有一層蠟質或者硬化的組織的原因。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8/12/02 05:2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光山在 2008/12/02 05:21pm 第 1 次編輯]

原來如此 真有趣

最近在看生物學 植物學荒廢掉了唉~~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0/Haeckel_Sacculina.jpg/536px-Haeckel_Sacculina.jpg

Sacculina carcini

這種鼕鼕超有趣的喔!!
他是一種是寄生蟲 寄生在螃蟹生上 首先他完全沒有消化器官退化到極點 身體變成絲狀構造像樹根一樣 "插"到螃蟹體內 遍佈全身
從體表吸收螃蟹的血水

從成體的型態和行為來看根本就是黴菌
不過勒 研究了他的幼蟲就可知道 和藤壺是同個模子打出來的
這種恐怖小說的主角竟然和藤壺是同一岡的生物(蔓足岡)

會造成養殖蟹類的疾病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2 11:1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2/02 05:20pm[/i] 發表的內容:[/b]
吸收螃蟹的血水 從成體的型態和行為來看根本就是黴菌
不過勒 研究了他的幼蟲就可知道 和藤壺是同個模子打出來的
這種恐怖小說的主角竟然和藤壺是同一岡的生物(蔓足岡)
[/quote]
等等..等等..那你這圖究竟是什麼東西 ? 是螃蟹還是那東西 ?
:em06:  我老灰ㄚ弄不清楚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8/12/03 08:05pm

兩個都有 他的身體變形的很厲害 可能沒辦法和螃蟹分開了
樹枝狀蔓延全身

這是寄生蟲寄生在螃蟹體內的圖  樹枝狀黑線是寄生蟲的身體
螃蟹腹部的圓形物體是寄生蟲的卵囊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4 01:1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2/03 08:05pm[/i] 發表的內容:[/b]
兩個都有 他的身體變形的很厲害 可能沒辦法和螃蟹分開了
樹枝狀蔓延全身
這是寄生蟲寄生在螃蟹體內的圖  樹枝狀黑線是寄生蟲的身體
螃蟹腹部的圓形物體是寄生蟲的卵囊
[/quote]
:em11:  厚....好可怕 ! 還以為是螃蟹的花紋勒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4 02:40pm

跟貼壹張花友饋贈的菊水 , 接降後兩年不發根卻養成了極地風貌
[UploadFile=DSC05424_1228376301.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4 07:5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04 02:40pm[/i] 發表的內容:[/b]
跟貼壹張花友饋贈的菊水 , 接降後兩年不發根卻養成了極地風貌
[/quote]
如果帶根苗接就不會有不發根的問題。
但是,菊水、花籠、松玉露是個人認為難帶根苗接的品種。
除了小苗小而長得慢,根又細小,通常接了之後根就乾掉或萎縮不見了。
所以才會想播很多小苗來測試。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4 08:3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4 07:54pm[/i] 發表的內容:[/b]
如果帶根苗接就不會有不發根的問題。
但是,菊水、花籠、松玉露是個人認為難帶根苗接的品種。
除了小苗小而長得慢,根又細小,通常接了之後根就乾掉或萎縮不見了。
所以才會想播很多小苗來測試。
[/quote]
剛拿到時底部因久未發根已養成極厚的角質 , 說有1mm以上決不誇張
且角質部位硬度相當高宛如栗子殼 , 心想若內部生長了根頭怎竄的出來
於是以砂紙細磨直到角質層去掉 , 再靜置些時日僅薄薄的癒合層
放在培養皿以清水浸泡幾天後長出了細細的幾條根
水耕似的待它根長了些才以全礦物介質種入盆裡

帶根苗接確實不錯的方法 , 之前烏羽玉及牡丹等的肉根用於逆接
發現它肉根豔陽焚風也不萎 , 有的甚至久後還泛出微綠呢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4 09:49pm

泡水發根確實是蠻好用的。
以前擬蹄玉的側芽我也是這樣泡,夠乾時,一兩天就出根了。

肉質性的根(蘿蔔根?)不易被氣切掉,不過小苗通常不帶蘿蔔根。
感覺上,牡丹類是最易形成蘿蔔根的小苗,所以只要不求快,養個三四個月,等形成蘿蔔根再接,一般都能保持根的存在。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4 10:0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4 09:49pm[/i] 發表的內容:[/b]
泡水發根確實是蠻好用的。
以前擬蹄玉的側芽我也是這樣泡,夠乾時,一兩天就出根了。

肉質性的根(蘿蔔根?)不易被氣切掉,不過小苗通常不帶蘿蔔根。
感覺上,牡丹類是最易形成蘿蔔根的小苗,所以只要不求快,養個三四個月,等形成蘿蔔根再接,一般都能保持根的存在。
[/quote]
為了養根備用 , 我一些大戟與四方蘿摩插在水杯半年多了
如loop說的傷口 "夠乾時" 底部長期泡水似乎比什麼都還耐的
納悶一夜之間或一兩日怎能造出那麼多組織來 , 所以很懷疑那根早已因旱逼
而形成於內等待適合的時機伸展了

:em01:  就是蘿蔔根啦 , 烏羽玉的蘿蔔根逆接曾看它由黃褐變成淺綠色
牡丹實生在我這就不行了 , 有....夠.....慢的

龍舌上週開花今天看見果實冒出...有這麼快 :em14: [UploadFile=DSC05342_1228403386.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4 10:4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04 10:09pm[/i] 發表的內容:[/b]
牡丹實生在我這就不行了 , 有....夠.....慢的

龍舌上週開花今天看見果實冒出...有這麼快  
[/quote]
黑(姬)牡丹雖然三~四年就開花了,不過我越來越沒耐性,現在都是用接的,等成形再降。
接幾個月就降,感覺還不錯。

龍舌牡丹有這麼快喔!我沒經驗,因為以前沒種過,嫌它太像草。哈!今年有播一些,不過接沒多久,沒開花。
如果牡丹這麼快果莢就浮出,我不就摃龜一堆花。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5 10:5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4 10:47pm[/i] 發表的內容:[/b]
黑(姬)牡丹雖然三~四年就開花了,不過我越來越沒耐性,現在都是用接的,等成形再降。
接幾個月就降,感覺還不錯。

龍舌牡丹有這麼快喔!我沒經驗,因為以前沒種過,嫌它太像草。哈!今年有播一些,不過接沒多久,沒開花。
如果牡丹這麼快果莢就浮出,我不就摃龜一堆花。
[/quote]
牡丹短期嫁接很好ㄚ , 大了才降反而發根不易又因傷口過大難處理
短期就降也較無台木內竄的問題

:em01:  剛才摸魚去看花 , 那果莢確定是與這回乾萎的花相連的
不過當天牡丹只有它開花 , 可能是空彈莢或是一顆兩顆籽又啞巴的那種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7 05:09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oop在 2008/12/07 05:12pm 第 1 次編輯]

前幾天教訓學生,好累~~~就沒力氣回。

其實我不擔心發根問題,砧木內竄的問題較嚴重。
之前降會用挖的,現在反而不挖,個人的想法是,再會挖也不可能挖乾淨,殘餘的就因傷口癒合而包在裡面,像是動手術留個紗布之類的。
不挖留段砧木,久了或許會因為砧木的根系處於弱勢(初期當然是砧木根系較強勢),而慢慢地將砧木的組織排擠出來,過程中也不會因為砧木的組織突然缺乏營養供給,砧木的組織爛在裡面,風險小很多。
以上屬於推測,還在證實比較中
[UploadFile=SSCN5984_1228644562.jpg][UploadFile=SSCN5983_1228644587.jpg]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7 05:5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7 05:09pm[/i] 發表的內容:[/b]
不挖留段砧木,久了或許會因為砧木的根系處於弱勢(初期當然是砧木根系較強勢),而慢慢地將砧木的組織排擠出來,過程中也不會因為砧木的組織突然缺乏營養供給,砧木的組織爛在裡面,風險小很多。
以上屬於推測,還在證實比較中
[/quote]
以前買過一批日本牡丹就是這樣的 , 發根極快但隔年忽然生長停滯翻開一看 , 台木肉與心一併乾萎.. :em06:  像剩一截衛生筷插在底部似的

據聞日本龍神木接常這樣處理且能維持多年 , 而台灣高溫多溼龍神木較快
老化掉 , 如有星類發根容易的品種我多是盡量挖掉台木的 , 前不久降一株
帝冠挖了近兩公分深結果長出一白一紫兩種顏色的根! 底部泡水養至根三
公分長就乾脆種盆了 , 懶得再處理 , 當紫根三公分時白根已有七八公分了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7 08:23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oop在 2008/12/07 08:48pm 第 1 次編輯]

呵~~~以前我也愛挖乾淨。
拿著筆刀,感覺堅硬的纖維就繼續挖。
經常挖得太專注,挖出一坨毛,變成甜甜圈。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2月07日 05:47am[/i] 時新增 -=-=-=-=-[/b][/color]
見過幾次日本ㄚ拍在賣降的,砧木是袖浦或龍神,他們就不傷接穗的前題下,將砧木切到僅接合面的一小點。這兩種砧木我沒降過,所以不瞭解。

三角個人覺得砧木內竄很多。麒麟團扇是我目前用最多的,也是很嚴重。
外國的論壇上在討論這問題,就有人直接剖開來看,那是嫁接約9個月(估算的)的黑牡丹吧!砧木的組織可以達到牡丹的疣,根本不可能挖乾淨。

就我來說,挖的意義,大概是在去掉較大的砧木組織,使其沒機會長根,久了自然會長自根。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7 08:5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7 08:23pm[/i] 發表的內容:[/b]
呵~~~以前我也愛挖乾淨。
拿著筆刀,感覺堅硬的纖維就繼續挖。
經常挖得太專注,挖出一坨毛,變成甜甜圈。
[/quote]
:em01:  哈... 我也是 , 只差沒有 " 開通 "
還有一回溜了手 , 尖刀啪ㄔ捅進裡頭好深像似飛刀射蘋果
後來有發現其實不必挖的淋漓盡致 , 挖掉堅硬部份其餘放久一點讓球體去淹沒那殘存勢力就好 , 通常有挖掉堅硬部份後便不見台木長根了

嫁接的世界真是樂趣十足 , 如你苗接想必更是變化無窮 , loop試過牡丹葉接嗎 ? 會不會如葉插沒有芽呢 ?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7 09:14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oop在 2008/12/07 09:32pm 第 1 次編輯]

葉接沒有耶!現在連側芽都懶得接了,怕到時候開花沒看清楚自交。

葉插會出芽吧!牡丹的不定芽好像隨著成長,會由疣尖向球體移(這是觀察的,沒看過這樣的說法)。
那會用到葉插的,通常都已長成,不定芽已不在疣上。
所以它會先耗掉養份,先形成癒合組織(?正確名稱不知),再由這轉形成芽點,這時間蠻久的。
嗯!跟壽的葉插蠻像的。

嫁接應該也相同。
如果不帶芽點,就會從接合面長出。
這跟苗接的逆接很像(指沒任何刺座的屁屁)。

癒合組織要長快,保濕應該有不錯的效果。我在苗接時,因為套袋保濕,經常接合面長出一大坨的芽點。它形成後,佔著地利,養份都搶光了,原本的頂芽反而緩慢生長,被它蓋過。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7 09:20pm

[UploadFile=SSCN5953_1228659506.jpg]
補一張貼過的圖。
像這棵牡丹,就是接合面長出一坨芽點,初看像石化,久了會像群生。原本的頂芽已經找不出來了。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7 10:1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7 09:14pm[/i] 發表的內容:[/b]
嫁接應該也相同。
如果不帶芽點,就會從接合面長出。
這跟苗接的逆接很像(指沒任何刺座的屁屁)。

癒合組織要長快,保濕應該有不錯的效果。我在苗接時,因為套袋保濕,經常接合面長出一大坨的芽點。它形成後,佔著地利,養份都搶光了,原本的頂芽反而緩慢生長,被它蓋過。
[/quote]
以前岩牡丹葉插一年根已肥似蘿蔔還是不出芽於是放棄了

逆接的就如所說由接合出冒出芽來 , 你這圖得接的非常順才有這旺盛
今夏璧鑾玉錦出芽很小就接了結果承現 "刺規" 狀 , 如花芽嫁接產生的那樣
而另一株磐石的花芽取下嫁接原本認為陵線或刺座會是更加豐富 , 結果卻
沒有

明天補個圖 , 剛好顛倒的有趣例子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12/07 11:09pm

據我所知, 牡丹還可以用八掛璜來嫁接, 八掛璜內竄的組織不多, 要下台木好像很容易, 我去年下了兩個八掛璜當台木的牡丹, 其中一個成功長大, 是出自根, 另一個可能是植株太小沒出根就掛了.
當時就有發現由八掛璜來當台木, 而台木內竄的問題好像可以搞定, 後來因為大量提供八掛璜當台木的業者不再經營, 我失去供應商後就沒有繼續在敗下去.
龜甲牡丹由三角下台木, 我至少下過50個以上(估算/非精算), 好像沒有一個像樣的, 沒有一個長出蘿蔔根的植株,(我都沒有挖台木,  只將三角的皮剝掉而已, 可能我技術太雜),都在長自根之前就掛了. 如果以成本來算應該買實生的較為划算, (不計好奇心/不計成就感/不計破壞生態).
loop大的這個嫁接法要學起來用, 明年會更好.[UploadFile=080910120044_1228666173.jpg][UploadFile=081027120017_1228666185.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7 11:1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oop在 2008/12/07 11:16pm 第 2 次編輯]

[quote]
以前岩牡丹葉插一年根已肥似蘿蔔還是不出芽於是放棄了
[/quote]
一年放棄有點可惜。
以前曾苗接太平丸,接過了之後,再把頂部切去接,沒留下刺座。沒了不定芽,即使有砧木提供養份,它也等了近兩年才從內部形成芽點,衝出一坨肉。
不過品種不同,應該不能這樣比較。

對喔!葉插跟接還有差別在接的沒根。

有沒有葉插的狀況是先出芽點,之後再長根呢?
假設是因為缺水所以先長根,耗掉養份,所以形成芽點的時間就變久,那不曉得可不可以傷口陰乾之後,就用高溼的環境悶?

沒種過大牡丹,也沒機會葉插,純屬空想。
只是就景天的葉插,同一品種,有的會先長根,有的會先出芽點,猜想總有影響這現象的機制吧。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7 11:2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六隻竿[/u]在 [i]2008/12/07 11:09pm[/i] 發表的內容:[/b]
據我所知, 牡丹還可以用八掛璜來嫁接, 八掛璜內竄的組織不多, 要下台木好像很容易, 我去年下了兩個八掛璜當台木的牡丹, 其中一個成功長大, 是出自根, 另一個可能是植株太小沒出根就掛了.
當時就有發現由八掛璜來 ...
[/quote]
可以三角接八卦癀再接牡丹啊!八卦癀當中間砧。台木用買的太傷本了。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2月07日 08:25am[/i] 時新增 -=-=-=-=-[/b][/color]
不過三角會不會透過八卦癀竄到牡丹,這就不清楚了。
以前我用八卦癀當中間砧是接烏羽玉,因為沒降過,不瞭解狀況。[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2月07日 08:36am[/i] 時新增 -=-=-=-=-[/b][/color]
另外,看你有O. compressa,為何不用這個接呢?它好像也不怎麼會竄。
它接過雖然生長沒多快,還是比實生的快多了。
如果要加快速度,可以整盆套袋,這種砧木跟三角不同,可耐高溫,用悶的不會出問題,反而會長很快。
以上是依據記憶中你po過的操作習慣而說的。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7 11:3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7 11:10pm[/i] 發表的內容:[/b]
一年放棄有點可惜。
以前曾苗接太平丸,接過了之後,再把頂部切去接,沒留下刺座。沒了不定芽,即使有砧木提供養份,它也等了近兩年才從內部形成芽點,衝出一坨肉。
[/quote]
葉插那回其實是撞掉了底葉 , 丟一旁見它長根才刻意去種植

曾接一全黃的帝冠錦結果頂端感染爛了乾脆摘掉 , 不久後台木接面冒出一黃黃小肉 , 逐漸長大型態有點怪異再更大後看見原來是帝冠錦與鬼面角台木
的鑲合體 , 球體一半是帝冠一半是鬼面角 , 送給藍蠍子後聽說還被拍去上了日本的會刊 , 前幾個月去蠍子家還見到它頗健康生長

就撕下穗木時殘餘的一點點點帝冠肉而已餒 , 竟能長出這東西來 :em14:
所以你說切頂的太平丸若僅剩一點組織應該也可能再長出東西

蠍子最近很忙 , 改天跟他要個鬼帝冠的圖片來貼


-- 作者: 六隻竿
-- 發表時間: 2008/12/08 00:03am

目前我用Opuntia compressa (當地買的, 名稱對不對就不知道)當台木接的都沒有很成功喔, 可能是刀子不夠利, 維管束切的不夠整節, 就是拖泥帶水, 現在有種很多片, 來年春天-----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8 07:0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7 11:21pm[/i] 發表的內容:[/b]
不過三角會不會透過八卦癀竄到牡丹,這就不清楚了。
以前我用八卦癀當中間砧是接烏羽玉,因為沒降過,不瞭解狀況。
[/quote]
:em01:  我也這樣接過餒 , 不過烏羽玉發根容易多了 , 甚至嫁接時肚子邊就冒出自己的根 , 牡丹我試過幾次八公分以上接降發根很差 , 不長 , 或長一點便停在那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8 03:3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05 10:54am[/i] 發表的內容:[/b]
剛才摸魚去看花 , 那果莢確定是與這回乾萎的花相連的
不過當天牡丹只有它開花 , 可能是空彈莢或是一顆兩顆籽又 ...
[/quote]
[UploadFile=DSC05451_1228725108.jpg]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8 03:3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07 10:10pm[/i] 發表的內容:[/b]
今夏璧鑾玉錦出芽很小就接了結果承現 "刺規" 狀 , 如花芽嫁接產生的那樣
而另一株磐石的花芽取下嫁接原本認為陵線或刺座會是更加豐富 , 結果卻
沒有
[/quote]
璧鑾玉錦小芽接了變成一般花芽接的角疣狀
[UploadFile=DSC05454_1228725309.jpg]
花芽接的磐石反而承一般形態
[UploadFile=DSC05455_1228725407.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8 07:0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08 03:38pm[/i] 發表的內容:[/b]
璧鑾玉錦小芽接了變成一般花芽接的角疣狀
花芽接的磐石反而承一般形態
[/quote]
嗯嗯!不說明真的會把它當花苞仔芽。

側芽照理會保留原本的特徵,不過也很難說,芽變就是例外。
西方人苗接之後就會轉砧木,在麒麟團扇上面留下的一點肉,據說經常會形成綴化。

我留的肉很多,所以肉生肉。
原本這品買時的品名是刺無太平,不過,我接三角後就變一般的了。


[UploadFile=SSCN5991_1228737823.jpg]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8 08:4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8 07:06pm[/i] 發表的內容:[/b]
我留的肉很多,所以肉生肉。
原本這品買時的品名是刺無太平,不過,我接三角後就變一般的了。
[/quote]
:em03:  初芽的嬰兒肥模樣總是很討喜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9 08:57pm

從接到降,可經由很多種手法,達到想要的效果。
不過因為我很懶,所以經常選擇簡易、效果還可以的程序。
類似高壓法的方法,這個方法六隻竿花友有用過,如果用在帶根苗接,可以形成近實生的效果,只是太麻煩,所以只試了幾百棵就停了。
[UploadFile=SSCN5989_1228830862.jpg][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2月09日 06:03am[/i] 時新增 -=-=-=-=-[/b][/color]
根部是我刻意挖開,顯示蘿蔔根,不過照得不是很清楚。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9 09:2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9 08:57pm[/i] 發表的內容:[/b]
從接到降,可經由很多種手法,達到想要的效果。
不過因為我很懶,所以經常選擇簡易、效果還可以的程序。
類似高壓法的方法,這個方法六隻竿花友有用過,如果用在帶根苗接,可以形成近實生的效果
[/quote]
高壓法  :em14:  , 是台木進行高壓法再與穗木同時降的意思嗎 ?
那麼麒麟木一樣得先高壓環束與環剝嗎 ? 這個有趣哦 !
請問loop此法處理的再種植後台木最後會怎麼發展呢 ?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09 09:4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09 09:29pm[/i] 發表的內容:[/b]
高壓法    , 是台木進行高壓法再與穗木同時降的意思嗎 ?
那麼麒麟木一樣得先高壓環束與環剝嗎 ? 這個有趣哦 !
請問loop此法處理的再種植後台木最後會怎麼發展呢 ?
[/quote]
已經有根的,不用環剝啦!只是將介質搬到接穗底下,方便它長粗根。

沒根的才要環剝,或更往深處削。但是,並不是要讓砧木長根,而是要讓來自砧木的供給變少,加上介質的濕度,誘導出根來,不過,經常也一起長出砧木的根,效果並不好。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09 10:3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09 09:45pm[/i] 發表的內容:[/b]
已經有根的,不用環剝啦!只是將介質搬到接穗底下,方便它長粗根。
沒根的才要環剝,或更往深處削。但是,並不是要讓砧木長根,而是要讓來自砧木的供給變少,奶@起長出砧木的根,效果並不好。
[/quote]
:em03:  了解了解 , 就是讓養份吸收由兩方同時進行 , 可惜目前沒有東西搞
:em02: 厚...好癢ㄛ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1:15pm

[UploadFile=SSCN5996_1229580716.jpg][UploadFile=SSCN5997_1229580758.jpg]
三角牡丹,大約今年三月接的,八月降。
效果還算可以接受。
從挖的傷口處長出新根,這點值得玩味的。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5:12pm

[UploadFile=SSCN6002_1229595073.jpg]
新砧木,看起來比較溫柔。
砧木養砧木,蠻期待的。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5:2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8 06:12pm[/i] 發表的內容:[/b]
新砧木,看起來比較溫柔。
砧木養砧木,蠻期待的。
[/quote]
手腳真好 , 看來loop也是容易 "癢化" 的 , 期待這種台木在你那裡的變化
應該會快很多 , 我這裡浪板老舊對於不怕曬的品種已是欠點的環境了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7:00pm

大軍未發,糧草先行。

現在用的砧木,大量使用時,多刺的缺點就很明顯。尤其我是採密植,盡量節省空間,常會被粗刺刺到怕。割掉刺座又蠻花時間的。

另外容易長側芽也是困擾,想去買生長激素,又不知有沒有效果。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7:5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8 02:15pm[/i] 發表的內容:[/b]
三角牡丹,大約今年三月接的,八月降。
效果還算可以接受。
從挖的傷口處長出新根,這點值得玩味的。
[/quote]
5個月長這麼大
可能是我技術不行
還是你用食指那麼粗的台木下去接的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8:0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玟[/u]在 [i]2008/12/18 08:51pm[/i] 發表的內容:[/b]
5個月長這麼大
可能是我技術不行
還是你用食指那麼粗的台木下去接的
[/quote]
已經很慢了~~~~
牡丹比較慢,記得你說對牡丹沒興趣,接別品種多數會更快。

用麒麟團扇嫁接,要注意中間別生長停頓(比如缺水、缺肥),讓它一路衝到底。一停再動就慢了。
其實別的砧木也有這情況,只是麒麟團扇較明顯。

還有就是四月開始是長最快的,盛夏就慢多了,冬天最慢。
可以的話,把要接的全在三月底前接好,一年就拼這一次。

記得外國網頁disco屬的,六個月衝到比拳頭大,這我辦不到,於是開始懷疑砧木不同。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8:4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8 09:09pm[/i] 發表的內容:[/b]
記得外國網頁disco屬的,六個月衝到比拳頭大,這我辦不到,於是開始懷疑砧木不同。
[/quote]
以為在下面這個網頁看的,找了找,不是,看來我記錯了。
不過還是看得出來砧木不太一樣。

http://www.discocactus.nl/Engels/Cultivation/grafting.htm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9:1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8 09:09pm[/i] 發表的內容:[/b]
已經很慢了~~~~
牡丹比較慢,記得你說對牡丹沒興趣,接別品種多數會更快。
用麒麟團扇嫁接,要注意中間別生長停頓(比如缺水、缺肥),讓它一路衝到底。一停再動就慢了。
[/quote]
你這樣還算慢啊 :em06:
但我接別的品種的也是長的很慢
有可能是你說的季節性不同所嫁接出來會長的慢
那用別種台木架接呢(有季節之分嗎)
我通常都是隨性就接不分季節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9:1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8 09:42pm[/i] 發表的內容:[/b]
以為在下面這個網頁看的,找了找,不是,看來我記錯了。
不過還是看得出來砧木不太一樣。
http://www.discocactus.nl/Engels/Cultivation/grafting.htm
[/quote]
台木看起來好像是一樣的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8 09:48pm

呵~~~,好吧!一樣。
要為長得慢找理由都不行喔。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19 05:06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8 08:00pm[/i] 發表的內容:[/b]
大軍未發,糧草先行。
現在用的砧木,大量使用時,多刺的缺點就很明顯。尤其我是採密植,盡量節省空間,常會被粗刺刺到怕。割掉刺座又蠻花時間的。

還有就是四月開始是長最快的,盛夏就慢多了,冬天最慢。
可以的話,把要接的全在三月底前接好,一年就拼這一次。
記得外國網頁disco屬的,六個月衝到比拳頭大,這我辦不到,於是開始懷疑砧木不同。
[/quote]
你長刺的可以剪短就不傷刺座 , 我短刺的碰到就沾的一手都是才是討厭

影響成長速度的因素應該蠻多的 , 我這棵以母頭花芽去接的五個月六公分
而母頭也是同為袖浦接的現在才五公分 , 也就是說當初一個花芽如今已比
母頭還大了 , 但過去接的也不曾有這麼快速成長的 , 所以台木與穗木品種
對於效率雖然有差別 , 但其他仍不明的因素應該還存在不少
[UploadFile=1BD1D51BE1E31A4j_1229637850.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9 08:3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19 06:06am[/i] 發表的內容:[/b]
你長刺的可以剪短就不傷刺座 , 我短刺的碰到就沾的一手都是才是討厭
影響成長速度的因素應該蠻多的 , 我這棵以母頭花芽去接的五個月六公分
而母頭也是同為袖浦接的現在才五公分 , 也就是說當初一個花芽如今已比
...
[/quote]
我的長短刺都有喔,芒刺絕對多到嚇死人。長刺也不是剪短就可了事的,因為它是慢慢長出來,開始一根、再來兩根、三根、•••。

嫁接要做比較快慢,因為中間牽扯到人為的因素,接得好或壞,得接很多才能比較。
我通常同一品種一次接就是幾十根,快的兩三個月就可以三公分以上,慢的還是大豆大小,差異就在接得好壞,即使都接過了。
平常個人在講速度,都是挑長得快的來說,認為慢的是人為因素,責任歸屬不在砧木。

聽起來好像很臭屁,吹噓經驗之類的。不過那不是我的用意。
以我初次用麒麟團扇的經驗,好不容易湊足二十幾根砧木來苗接,結果都沒過。再試,個位數。同樣,是人為因素造成。

多方的嘗試,有時只是小小的改變,結果卻是大大的不同。

拉拉雜雜一堆,忘了要說什麼,變老了。哈~~~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9 08:4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玟[/u]在 [i]2008/12/18 10:10pm[/i] 發表的內容:[/b]
你這樣還算慢啊
但我接別的品種的也是長的很慢
有可能是你說的季節性不同所嫁接出來會長的慢
那用別種台木架接呢(有季節之分嗎)
...
[/quote]
別的砧木我沒注意過是否跟季節有關。

還是想重複上面說的,一次接很多,才知道速度。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19 09:5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9 09:46pm[/i] 發表的內容:[/b]
別的砧木我沒注意過是否跟季節有關。
還是想重複上面說的,一次接很多,才知道速度。
[/quote]
沒有那麼多台木
但接那麼多很累ㄝ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19 10:04pm

今天接到一通電話,釣友打來邀約。回說沒空,我的空閒時間都花在種花。
其實,這邊看看,那邊摸摸,一天很快就過了。
種花不累,但是好忙。

麒麟團扇繁殖很快的,不過,最好平時就要繁殖一堆等待。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20 07:5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9 11:04pm[/i] 發表的內容:[/b]
麒麟團扇繁殖很快的,不過,最好平時就要繁殖一堆等待。
[/quote]
我現在麒麟團扇繁殖的少(他的刺太危險了)
現在都繁殖龍神跟秀浦(數量不是很多)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1:3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19 09:38pm[/i] 發表的內容:[/b]
嫁接要做比較快慢,因為中間牽扯到人為的因素,接得好或壞,得接很多才能比較。我通常同一品種一次接就是幾十根,快的兩三個月就可以三公分以上,慢的還是大豆大小,差異就在接得好壞,即使都接過了。
平常個人在講速度,都是挑長得快的來說,認為慢的是人為因素,責任歸屬不在砧木。
好不容易湊足二十幾根砧木來苗接,結果都沒過。再試,個位數。同樣,是人為因素造成。多方的嘗試,有時只是小小的改變,結果卻是大大的不同。
拉拉雜雜一堆,忘了要說什麼,變老了。哈~~~
[/quote]
作比較級的確沒有 "數量"是不會有正確數據的 , 責任歸屬不在台木也是對的
相同台木與穗木進行下速度不一時有所見 , 我們通常肉眼看見的因素其實
還存在看不見的地方 , 溫度 , 濕度 , 感染 , 密合度 , 卡到陰

苗接的細部人為因素影響應該是比中大苗嫁接更容易發生的 , 於國外資料
看到 "三日苗接" 後興緻勃勃就試了幾棵結果僅一棵撐了數週又掛了
三日苗接乃指一發芽的苗既進行嫁接 , 作者使用細芒刺麒麟木嫁接數種實
生初苗 , 而我用的是龍神木且陵線還是現切的以至傷口過多脫水萎縮而苗
被推落 , 僅一株狗屎運被我矇到 ! 當時就覺脫水因素與保溼技術是一大問題
, 發現作者對於示範介紹簡略了好多環節 , 可能因商業保密可能因篇幅限制
也可能作者認為 "不用講你也該知道" 而跳過讓過 ,  三日苗沒再去嚐試改以
0.5公分的苗接後就成功幾例了 , 但還是沒生長的順利 ! 沒有學理基礎所以
當時就亂煮一鍋粥的能想到怎麼弄就怎麼弄 , 還買過一瓶美髮凝膠用來保
濕傷口 , 沒想到乾萎更快原因是它含有揮發性溶劑之類的成份

最近loop苗接的話題下我又癢了 , 用四方蘿摩接了幾棵caput-viperae與
佛頭玉發現傷口問題與仙人掌差異極大 , 蘿摩的透明汁液相當濃綢如膠水 , 接合後不加壓再以圭毛筆輕抹膠狀汁液於接合處 , 香煙盒裡的錫薄紙折管狀輕蒙蓋頂部 , 日氣溫36度左右置於陰影處三四天便結合了
接下又是天寒 , 就靜待它如何發展吧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5:1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2 02:34am[/i] 發表的內容:[/b]
當時就覺脫水因素與保溼技術是一大問題
[/quote]
苗接真的保濕很重要。
初次使用麒麟團扇,是參考日本人的方式,用個紙折成小斗笠遮陰而已,沒考慮放置的場所,所以都失敗。
後來改用夾鍊袋套住,一下子就變隨便接都過。
麒麟團扇的好處或者說壞處,傷口失水很快,但是套袋保濕不易感染。

多肉的嫁接也蠻有趣的,以前試過一般的景天科,還算好接。
那時的想法是接熟練後,要衝一堆熊童子錦,枝條多繁殖就快了。後來擱下沒繼續。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2月22日 02:27am[/i] 時新增 -=-=-=-=-[/b][/color]
[quote]
, 還買過一瓶美髮凝膠用來保
濕傷口 , 沒想到乾萎更快原因是它含有揮發性溶劑之類的成份
[/quote]
嫁接傷口的保溼問題,我也想過。
那時買了凡士林來塗,怕感染還調了硫磺粉。
不過慘敗收場,凡士林似乎會滲透進去,砧木都會變水水的,失去生命力,放兩個星期也不會接合。


-- 作者: walkman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6:1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2 02:34am[/i] 發表的內容:[/b]
作比較級的確沒有 "數量"是不會有正確數據的 , 責任歸屬不在台木也是對的
相同台木與穗木進行下速度不一時有所見 , 我們通常肉眼看見的因素其實
還存在看不見的地方 , 溫度 , 濕度 , 感染 , 密 ...
[/quote]
光接嫁接台木  
好像就可以當作一篇學士論文囉~~
反正月底要失業  
回去唸書好了  
XD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6:2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22 06:18pm[/i] 發表的內容:[/b]
嫁接傷口的保溼問題,我也想過。
那時買了凡士林來塗,怕感染還調了硫磺粉。
不過慘敗收場,凡士林似乎會滲透進去,砧木都會變水水的,失去生命力,放兩個星期也不會接合。
[/quote]
loop還沒結婚所以可能不知道 " KY " 這種東西 , 它可以用的
但必須先擠在錫薄紙上抹開讓內含的少許酒精揮發掉 , 然後也濃綢點在使用
景天科嫁接我上週也接了稚兒姿等待看它成效如何, 目前透明的套袋觀察
是還好 , 還是得解袋拆線之後方能知曉


-- 作者: totocat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6:3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2 07:23pm[/i] 發表的內容:[/b]
loop還沒結婚所以可能不知道 " KY " 這種東西 , 它可以用的
但必須先擠在錫薄紙上抹開讓內含的少許酒精揮發掉 , 然後也濃綢點在使用
景天科嫁接我上週也接了稚兒姿等待看它成效如何, 目前透明的套袋觀 ...
[/quote]
天那…KY也可以用呀
那 DUREX 的PLAY TOP GEL能用嗎…Orz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7:0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otocat[/u]在 [i]2008/12/22 07:31pm[/i] 發表的內容:[/b]
天那…KY也可以用呀
那 DUREX 的PLAY TOP GEL能用嗎…Orz
[/quote]
KY是醫療上會採用的凝膠 , 杜蕾莎的我就不知道喽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7:0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2 07:23pm[/i] 發表的內容:[/b]
loop還沒結婚所以可能不知道 " KY " 這種東西 , 它可以用的
但必須先擠在錫薄紙上抹開讓內含的少許酒精揮發掉 , 然後也濃綢點在使用
景天科嫁接我上週也接了稚兒姿等待看它成效如何, 目前透明的套袋觀 ...
[/quote]
[quote][b]下面引用由[u]totocat[/u]在 [i]2008/12/22 07:31pm[/i] 發表的內容:[/b]

天那…KY也可以用呀
那 DUREX 的PLAY TOP GEL能用嗎…Or
[/quote]
哇~~~!奢華的性福。


景天科用綁的不容易操作吧!嫁接夾好像蠻好用的。
不過一次買就一大包,少量我會選擇用石蠟膜固定。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8/12/22 07:35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光山在 2008/12/22 08:41pm 第 2 次編輯]

:em13: 真有趣景天也搞嫁接 

我有接過馬達加斯加樹的粗短枝 結果成功了不過除了多長好幾片葉子 沒啥動靜
我是今年10月左右接的 放了兩個多禮拜(對我這種手賤的人兩個禮拜很不好過)幾天後長出了很多葉子就沒有動靜了 看看明年的表現吧


這是阿信和mhlee大曾討論過的 異科價接∼∼龍樹接在仙人掌上面
的圖片這花了我好一番功夫才找到 看它是[color=#DC143C]泰文[/color]便可知!有人看的懂嗎?

http://www.mycacti.com/mada/2018_87_152.jpg
http://www.mycacti.com/madagascar4.html


-- 作者: 阿玟
-- 發表時間: 2008/12/22 10:0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22 08:03pm[/i] 發表的內容:[/b]
哇~~~!奢華的性福。
景天科用綁的不容易操作吧!嫁接夾好像蠻好用的。
不過一次買就一大包,少量我會選擇用石蠟膜固定。
[/quote]
嫁接夾是指針對多肉(不容易固定)嫁接用的嗎 :em14:
嫁接夾是長怎麼樣 :em06:
很想了解看看 :em01: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2 10:30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阿玟[/u]在 [i]2008/12/22 11:09pm[/i] 發表的內容:[/b]
嫁接夾是指針對多肉(不容易固定)嫁接用的嗎
嫁接夾是長怎麼樣 em01:
[/quote]
用在瓜類較多,就像小一號的曬衣夾。
彈力當然也小多了,才不會夾斷。
google查一下就有圖片了。都是商品,不方便貼網址。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2 11:0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2/22 08:35pm[/i] 發表的內容:[/b]
這是阿信和mhlee大曾討論過的 異科價接∼∼龍樹接在仙人掌上面
的圖片這花了我好一番功夫才找到 看它是泰文便可知!有人看的懂嗎?
[/quote]
二十幾年前台灣南部農村曾誕生一隻人型豬 , 當時見報人人稱奇
沒多久豬仔就夭折了 , 這讓人...很難想像是發生了什麼事

之前討論的是一個日本業者誤將龍樹當成仙人掌卻嫁接成功了
刊一報導於jss會刊上 , 後來我仔細想想或者並不是融合型的嫁接成功
而只是穗木強勢生命力在台木上以寄生型態存活下來也說不定
因後來不曾有其後續的報導而市面也不曾見到商品如此操作
就像醫學報導為了保存器官備用先將人體器官暫時植於豬隻身上
但長時間來講或許還是無法持續穩定發展的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3 00:4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22 08:03pm[/i] 發表的內容:[/b]
景天科用綁的不容易操作吧!嫁接夾好像蠻好用的。
不過一次買就一大包,少量我會選擇用石蠟膜固定。
[/quote]
我曾把洗衣夾的彈簧磨細來使用真的很方便 , 但只適用於藤對藤那樣的組合
稚兒姿因為莖節非常短所以難使用夾具 , 所以就戴帽子狀的載於台木上
再以細鬆緊繩稍微固定 , 昨天看了接口已有一邊乾燥內捲而剝離
就只能等看另一端是否能順利接合喽
景天嫁接是想提高生長緩慢品種的速度 , 所以才選用了稚而姿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3 08:0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3 01:43am[/i] 發表的內容:[/b]
我曾把洗衣夾的彈簧磨細來使用真的很方便 , 但只適用於藤對藤那樣的組合
稚兒姿因為莖節非常短所以難使用夾具 , 所以就戴帽子狀的載於台木上
再以細鬆緊繩稍微固定 , 昨天看了接口已有一邊乾燥內捲而剝離
就只能 ...
[/quote]
嗯!嗯!
直接截面對截面好像只有仙肉這麼用。
可能是因為肉多水多,其他植物多是削斜面對斜面。

要考慮石蠟膜接嗎?會比用綁的方便些。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3 09:2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loop在 2008/12/23 10:22pm 第 2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2 07:23pm[/i] 發表的內容:[/b]
loop還沒結婚所以可能不知道 " KY " 這種東西 , 它可以用的
但必須先擠在錫薄紙上抹開讓內含的少許酒精揮發掉 , 然後也濃綢點在使用
景天科嫁接我上週也接了稚兒姿等待看它成效如何, 目前透明的套袋觀 ...
[/quote]
今天跟果農聊天,說到嫁接傷口保濕,大量時是用煮成液態的石蠟(約攝氏60度)。
少量時,他笑笑的說,用南寶樹脂。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3 10:0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23 10:20pm[/i] 發表的內容:[/b]
今天跟果農聊天,說到嫁接傷口保濕,大量時是用煮成液態的石蠟(約攝氏60度)。
少量時,他笑笑的說,用南寶樹脂。
[/quote]
南寶樹脂含有酒精喔 , 可能用於樹木或藤類才比較不怕
我用過三秒膠 , 通常穗木萎縮的相當快 , 僅有棵密合度相當高的有撐幾天
我覺得應該還是石蠟最穩定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3 10:3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3 11:08pm[/i] 發表的內容:[/b]
南寶樹脂含有酒精喔 , 可能用於樹木或藤類才比較不怕
我用過三秒膠 , 通常穗木萎縮的相當快 , 僅有棵密合度相當高的有撐幾天
我覺得應該還是石蠟最穩定
[/quote]
這樣啊~~~,還好目前沒有需要強烈保濕的狀況,否則馬上就試了。

今天聊完,又對苗接多了一種想法。
說到麒麟團扇多側芽,割除很麻煩。果農先生說,有時他們會接在砧木近根部,以減少砧木出芽的機會。

回來後,綜合我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決定要做個新的嘗試。
在帶根苗接過一個月後就切下,留個小段砧木,除了免除側芽外,這樣砧木不至於過於強勢,弄得纖維內竄,又不用麻煩的固定小黑軟盆在砧木上邊,讓接穗的根生長。

當然犧牲掉的是生長速度,不過,我想比完全實生快多了。
以牡丹來說,嫁接一個月相當實生一年的小苗,加上台附有砧木的根,降下的生長速度還是比實生的快多了。就品相而言,也不會過份生長。

最實惠的地方,是砧木一棵可以用好多次,越想越興奮•••。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3 11:26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2/23 11:37pm[/i] 發表的內容:[/b]
這樣啊~~~,還好目前沒有需要強烈保濕的狀況,否則馬上就試了。

在帶根苗接過一個月後就切下,留個小段砧木,除了免除側芽外,這樣砧木不至於過於強勢,弄得纖維內竄,又不用麻煩的固定小黑軟盆在砧木上邊
當然犧牲掉的是生長速度,不過,我想比完全實生快多了。
以牡丹來說,嫁接一個月相當實生一年的小苗,加上台附有砧木的根,降下的生長速度還是比實生的快多了。就品相而言,也不會過份生長。
[/quote]
以前公司裡我常稀釋筒裝南寶樹脂 , 不確定是酒精但覺得是刺激性清涼溶劑
手往筒裡插是冰涼的且有酒精味

loop的構想我個人很贊成 , 成長速度不嫁接是唯一追求的 , 接降處理難易
與後勢生長是否順利是需要顧慮到的 , 我相信許多人買過三角或龍神嫁接
如吹風一樣成長但接降卻一兩年還難順利生長甚至根本不發根
若降後如此我們不禁要問 .....接成這麼大來是要幹什麼的 ?
不就如快速養大一個孩子 , 結果長大只來氣魯你而已的嗎 ?

目前仙人掌市場以實生與嫁接兩種生產過程在取決商業價值
根接的優點若普及被認知後植株會是區分為實生 , 根接 , 嫁接 , 三種行情的
且價位處理實生與嫁接之間 , 優點則凌駕嫁接之上 , 會是優良且受歡迎的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ashin[/i] 在 [i]2008年12月23日 09:08am[/i] 時新增 -=-=-=-=-[/b][/color]
牡丹 , 菊水 , 花籠 , 經常接降後不發根的 , 不過原就弱根的菊水花籠帶根苗接根部可能不保 , 具蘿蔔根的牡丹就非常值得這樣搞了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3 11:49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2/22 08:35pm[/i] 發表的內容:[/b]
真有趣景天也搞嫁接
我有接過馬達加斯加樹的粗短枝 結果成功了不過除了多長好幾片葉子 沒啥動靜
我是今年10月左右接的 放了兩個多禮拜(對我這種手賤的人兩個禮拜很不好過)幾天後長出了很多葉子就沒有動靜了 看看明年的表現吧
[/quote]
光山大哥....你猜猜這是什麼接什麼 ?
:em05:  提示 :  異科嫁接二十天
圖中類似螺紋是剛拆線的痕跡 , 一小斷穗木二十天不套袋下依然鮮嫩
讓我最驚訝的是兩者的外皮高度融合幾乎看不出接痕在哪
異科嫁接道理上不會融合 , 所以說我昨天提出是否為一種寄生型式的生長
如你龍樹穗木短暫生長又停頓可能是穗木自己養份供給的 , 穗木由被寄生
的台木獲取一些許的水份進行這短暫的生長 , 會不會是這樣呢 ?

我這圖中塊根是大戟 , 穗木是蘿摩 , 上週氣溫在冬季算是頗高 , 但已二十
多日穗木枝條依然鮮綠 , 我猜它最後可能還是逃不過枯萎 , 就看它蘿摩騎
大戟究竟能撐多久喽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3 11:50pm

上篇補圖
[UploadFile=DSC05811601_1230051020.jpg][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ashin[/i] 在 [i]2008年12月23日 08:53am[/i] 時新增 -=-=-=-=-[/b][/color]
接點不是黑黑那裡 , 下枝幹與上枝條是各45度斜剖後接合的 , 看老半天找不到那接合處猶如同株


-- 作者: totocat
-- 發表時間: 2008/12/24 00:29am

日網看過種到有枝的熊童子一枝是白斑另一支是黃斑
應該也是接出來的吧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4 06:0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4 00:26am[/i] 發表的內容:[/b]
loop的構想我個人很贊成 , 成長速度不嫁接是唯一追求的 , 接降處理難易
與後勢生長是否順利是需要顧慮到的 ...

牡丹 , 菊水 , 花籠 , 經常接降後不發根的 , 不過原就弱根的菊水花籠帶根苗接根部可能不保 , 具蘿蔔根的牡丹就非常值得這樣搞了
[/quote]
有些玩家降得很漂亮,那是我做不到的。
實生我又沒耐心,折衷一下是可以接受的。

菊水我正在測試,目前只有幾棵協會種子的小苗,等有大數量的小苗才能做更多種的嘗試。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loop[/i] 在 [i]2008年12月24日 03:34am[/i] 時新增 -=-=-=-=-[/b][/color]
話說最容易消根的品種,以我的作法,目前排名第一的是天平丸。
不過因為天平丸實生並不慢,沒特別去調整根部包覆物,達到合適的溼度。
感覺上,天平丸的小苗根需要常保溼。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8/12/24 06:20pm

[這篇文章最後由光山在 2008/12/24 07:22p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4 00:49am[/i] 發表的內容:[/b]
光山大哥....你猜猜這是什麼接什麼 ?
 提示 :  異科嫁接二十天
圖中類似螺紋是剛拆線的痕跡 , 一小斷穗木二十天不套袋下依然鮮嫩
讓我最驚訝的是兩者的外皮高度融合幾乎看不出接痕在哪
異科嫁接道理上不會融合 , 所以說我昨天提出是否為一種寄生型式的生長
如你龍樹穗木短暫生長又停頓可能是穗木自己養份供給的 , 穗木由被寄生
的台木獲取一些許的水份進行這短暫的生長 , 會不會是這樣呢 ?

我這圖中塊根是大戟 , 穗木是蘿摩 , 上週氣溫在冬季算是頗高 , 但已二十
多日穗木枝條依然鮮綠 , 我猜它最後可能還是逃不過枯萎 , 就看它蘿摩騎
大戟究竟能撐多久喽
[/quote]
唔 龍樹被認為是和仙人掌血緣最親近的植物
嫁接並不是不可能的

我是小弟吧~~~嫁接的基本原理壓根就是寄生!!!菟絲子就是利用"吸器"把自己的維管束和宿主接在一起
嫁接一成功應該會有成長 在這裡可看到價接的阿修羅成有明顯的生長
台木是仙人掌的木麒麟
http://www.mycacti.com/mada/2018_86_152.jpg
http://www.mycacti.com/mada/2018_87_152.jpg


如果不會成長可能和台木親合力有關
有些仙仙就是和特定台木不合 接了也不會長大


"多肉植物種植百科"
有一段敘述 嫁接初期依靠原生質橋.............
應該是說接隨在初期是靠細胞間的原生質絲供應一段時間的水分
後期維管束生長在一起就能運送大量養分

柳麒麟根接Fockea屬 接穗我看不出來旦應該是藤蔓 所以猜Fockea
一開始我只看到圖摸不著頭緒 看了文章才恍然大悟
您不說是嫁接外人完全看不出來哩

應該找本有關嫁接生理學的書來好好研究一番才對...........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8/12/24 06:4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otocat[/u]在 [i]2008/12/24 01:29am[/i] 發表的內容:[/b]
日網看過種到有枝的熊童子一枝是白斑另一支是黃斑
應該也是接出來的吧
[/quote]
比較難判斷,可能得問栽種的。
因為黃白互換也是有可能的。

以前切過富士,出來的側芽有還原全綠、全白、鳳凰。倒是金星沒出現過。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5 10:37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光山[/u]在 [i]2008/12/24 07:20pm[/i] 發表的內容:[/b]
柳麒麟根接Fockea屬 接穗我看不出來旦應該是藤蔓 所以猜Fockea
一開始我只看到圖摸不著頭緒 看了文章才恍然大悟
您不說是嫁接外人完全看不出來哩
應該找本有關嫁接生理學的書來好好研究一番才對...........
[/quote]
光山薯黍猜對了 , 是柳麒麟接火星人 , 自己也頭一回看傻了找不到接合處
嫁接生理的書籍若有找到麻煩通知一聲 , 應該會很有趣的 :em03: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9/04/30 10:33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8/11/27 06:29pm[/i] 發表的內容:[/b]

要實際試過才知道。就目前想到的,怕缺氧,不過照理不會,多肉植物晚上氣孔打開,會排出氧。
以前看過一段影片,有個地方低窪,夜間會充滿co2,動物進入就不知不覺的死掉,死屍又吸引動物來吃,就一直死下去。哇~~~,實作要注意這點。

夜間提高co2濃度是有相當正面的效果,就多肉植物而言,夜間固碳,白天才行光合作用。且低溫應該會增加酵素固碳的效率。

人工降溫我有經驗,我曾經在盛夏連續幾個月,夜間將冬型多肉放進冰箱,白天再拿出來曬太陽。但是,要用個塑膠袋包住,否則可能會脫水。
那次最後沒成功,放陽台被鳥叼去,剩一段莖,後來就掛了。

另,個人覺得,應該是跟陽光有關。空氣稀薄較沒關係吧!因為是在白天加熱。或許,可以考慮改用燈照補光兼加溫。
[/quote]
對C3來說低溫會抑制固碳效率

呼吸和光和效率都會隨著溫度上升 在40c之前是光和上升的比呼吸快
超過40c整體加總就會開始降低
這是C3植物的狀況 cam是否也會 這我還沒資料 不過我想應該大同小異


© 中文版權所有: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