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純文字方式查看主題

-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leobbs.cgi)
-- 仙人掌討論區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forums.cgi?forum=1)
--- 老師說期末只考這兩題........但是我都不會,請各位仙大幫忙? (http://www.cactus-succulent.org/LeoBB/non-cgi/images/mainlogo.jpg/topic.cgi?forum=1&topic=2356)


-- 作者: mezamashi
-- 發表時間: 2008/12/24 03:23am

1.在台灣寒流來襲,氣溫大多15.16度,很少低於10度,我種在陽台外的花架上,請問各位仙大?我家的兜有需要搬到室內嗎?
2.家住頂樓沒有遮蔽物,通風不在話下,AM10:00以後陽光直射到黃昏,我用瓦盆,將我家的兜種在陽台外的花架上,試問?
(1):因為我用瓦盆種,是否澆水次數要比塑膠盆頻繁?
(2):通風良好,但到了夏天是否有遮陽的必要?
(3):聽說兜喜歡高溫,那用木製的溫室,是否比簍空式的花架好?


-- 作者: lfwzg
-- 發表時間: 2008/12/24 07:06am

[這篇文章最後由lfwzg在 2008/12/24 08:08am 第 1 次編輯]

1,如果低温不低于8度不用搬到屋里,不过要控水一些。。。
2,楼顶的话在阳光过猛地夏和初秋要适当遮荫些。。。
(1),同等条件下瓦盆干的快些比塑料盆,浇水频率还要看植料状况。。。
(2),通风良好,在夏天也要适当遮荫防止晒伤。。。
(3),在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通风优于高温,在低温情况下,温度优于通风考虑。。。
:em02: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4 11:38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ezamashi[/u]在 [i]2008/12/24 04:23am[/i] 發表的內容:[/b]
(1):因為我用瓦盆種,是否澆水次數要比塑膠盆頻繁?
(2):通風良好,但到了夏天是否有遮陽的必要?
(3):聽說兜喜歡高溫,那用木製的溫室,是否比簍空式的花架好?
[/quote]
在地的補充
(1):有星類使用瓦盆夏日水份蒸騰太塊
(2):若要養成鮮活容貌是絕對必要
(3):溫室容易營造夜間的相對溼度應該是好一點 , 溫差高的山區就還好啦
:em04:


-- 作者: mezamashi
-- 發表時間: 2008/12/29 02:55am

這樣是不是說塑膠盆優於瓦盆?就單指星類來說的話,是否如此?那請教仙大是否有適合瓦盆的仙仙(雖然連多肉也想問,不過還是在另一個討論區發問好了!)


-- 作者: totocat
-- 發表時間: 2008/12/29 03:56am

同環境同樣的介質來說
瓦盆乾的速度會快很多
所以可以用在比較怕死的植株上面,例如連日高濕度的天氣比較不怕盆土一直不乾而熱/冷悶到死,缺點就是天候正常來說的話要比塑膠盆更常澆水,管理上會較麻煩。當然用更透氣更疏水的介質用塑膠盆種怕死的植株,也有安全保命的效果。

而如果打算澆水的頻率跟塑膠盆是一樣方便管理來說的話
瓦盆用的介質要比塑膠盆還要保水,麻煩的是要多調瓦盆專用的介質。

那這樣來說瓦盆有什麼好處呢?感覺上也可以都用塑膠盆種,然後藉由不同的介質調配來控制介質乾的速度呀…

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個可能性,就是瓦盆水份的蒸發方式是否能讓盆內的溫度相較塑膠盆低?所以比較適用怕死、怕熱的植物?

但這就要做實驗了…例如兩個同樣大小的瓦盆跟塑膠盆,把各用的介質調成澆透後一週的時間都不多都乾透(在一段時間期候穩定的情況,這裡指的可能是夏季),然後放在同樣的環境,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測量盆內溫度(指的可能是最熱的中午)

小弟所想到的就以上這些啦~~希望有參考價值…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29 07:59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otocat[/u]在 [i]2008/12/29 04:56am[/i] 發表的內容:[/b]
同環境同樣的介質來說
瓦盆乾的速度會快很多
所以可以用在比較怕死的植株上面,例如連日高濕度的天氣比較不怕盆土一直不乾而熱/冷悶到死,缺點就是天候正常來說的話要比塑膠盆更常澆水,管理上會較麻煩。當然用 ...
[/quote]
toto分析的沒有錯 , 補充幾點就是瓦盆並不是真 "透氣"的 , 盆土中的氣流只有
在水份蒸發與水的進入時才有 , 瓦盆易乾乃是水份容易藉毛孔蒸發而不是風
吹的進去 , 時常給水可帶入新鮮空間也同時讓養份易於流失

自己栽種的經驗以來試過太多盆與配土的組合 , 然而發現光照與環境溫度其實還是影響最大的 , 多肉植物的根群對於水份養份的吸收與應用之強勢是一般植物栽培觀點下不可思議的 , 土壤與養份再高級若沒有良好的光照與溫度
供其運輸及轉換也是枉然 , 沒有充分運動與睡眠的植物水份養份的運用是極
低效率的 , 一旦光溫條件足夠下多肉植物對水份養份攝取的能力絕對是超乎
想像的 , 高地培育下強刺仙人掌與臥牛等等諸多品種一年吃幾餐都長的比平
地天天大魚大肉強

小心開車比較重要 , 一旦出意外時開什麼車只是好史歹史的差別
瓦盆密土與膠盆疏土..管理上是一樣的 , 何必執著呢 !


-- 作者: mezamashi
-- 發表時間: 2008/12/30 00:05am

真的非常感謝TOTO與阿信大大,我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我之前實在太執著於瓦盆的質感,完全沒想到自己的管理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問題,雖然日後還是以瓦盆為主要的容器,但我會將"瓦盆密土"奉為金科玉條!


-- 作者: totocat
-- 發表時間: 2008/12/30 03:06am

[這篇文章最後由totocat在 2008/12/30 04:14am 第 1 次編輯]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8/12/29 08:59am[/i] 發表的內容:[/b]
toto分析的沒有錯 , 補充幾點就是瓦盆並不是真 "透氣"的 , 盆土中的氣流只有
在水份蒸發與水的進入時才有 , 瓦盆易乾乃是水份容易藉毛孔蒸發而不是風
吹的進去 , 時常給水可帶入新鮮空間也同時讓養份 ...
[/quote]
環境真的是最重要的!!
MESA的史堤芬大叔種仙肉用的介質是他園子那附近挖來的砂土…看起來跟台灣種行道樹的土差不太多,還不是種的非常好…
而台灣業者的園子以多肉來說誰不是在山上或近山邊?
難怪孟母要三遷也不是沒道理…(但個人覺得行行出狀元啦…孟子成為一個出色的土公仔我想也很不錯不是嗎?)
而我們不是以種植株為業的好像也沒必要遷到那裡去種啦,自家的環境沒法改便就只好花點心思在介質、管理等等的方面下功夫,雖然有時盡了一切的努力也是比不上有適合環境的人~~不過玩東西不就這樣子嗎?(雖然種不好/不美時會有點灰心…)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8/12/30 08:0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ezamashi[/u]在 [i]2008/12/30 01:05am[/i] 發表的內容:[/b]
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我之前實在太執著於瓦盆的質感,完全沒想到自己的管理方式才是最主要的問題,雖然日後還是以瓦盆為主要的容器,但我會將"瓦盆密土"奉為金科玉條!
[/quote]
no..no..no....我不讚成使用 "絕對公式" 認為那使得想像給鎖死在某一個樁上
活用理論及考慮自身需要非常重要 , 我溫室唯一瓦盆種植的是這盆菊水
[UploadFile=DSC05497_1230597340.jpg][UploadFile=DSC05498_1230597363.jpg]
使用介質並非 "密土" 而是100%約5m/m的岩石 , 因為這株好不容易因花了
兩年不發根養成了產地平頭風貌 , 希望日後維持這風貌成長所以選擇疏水
瓦盆配上僅礦物養份的介質 , 如此容易乾的徹底又能泡水使之濕到不行

再順便談到多肉給水會爛的謎思 ,  :em10:  冤枉ㄚ....水是植物生理的根本
造成傷腐的是細菌與提供細菌溫床的腐質介質 , 水只是被利用來作案而已

兩年不發根的菊水取回後硬是泡於清水到它發根
[UploadFile=C01_1230598137.jpg][UploadFile=XX19_1230598229.jpg]
接降物今年處理約四十例 , 皆待傷口完全乾燥後置於水杯發根養至3~6 cm
長度才種入盆中 , 因品種不同泡水過程時間十幾天到一個多月不等
就是沒有一棵因泡水給爛了 , 前提是傷口務必徹底乾燥與水質盡量維持潔淨
能擺到自身暴出根頭再行泡水最好


-- 作者: sufu
-- 發表時間: 2008/12/30 01:0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ezamashi[/u]在 [i]2008/12/29 03:55am[/i] 發表的內容:[/b]
這樣是不是說塑膠盆優於瓦盆?就單指星類來說的話,是否如此?那請教仙大是否有適合瓦盆的仙仙(雖然連多肉也想問,不過還是在另一個討論區發問好了!)
[/quote]
有星類一般較適於用塑膠盆種
種瓦盆, 放全日曬, 如果又是小盆
會因介質太容易乾掉,而有曬傷的風險

菊水性喜強光, 少水,  很適合用瓦盆

多數人都想把仙人掌養肥滋滋的
雖然也有些人喜歡原產地的感覺
像以前, 林桑就甲意仙肉身體有受傷,ㄎ一 魯, 風霜感
說這樣就像原產地來的
不過阿信兄這般, 想辦法把他壓縮到水平, 真少見
這倒是另一種思維了!


-- 作者: rugbysofat
-- 發表時間: 2008/12/30 06:5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totocat[/u]在 [i]2008/12/29 04:56am[/i] 發表的內容:[/b]
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個可能性,就是瓦盆水份的蒸發方式是否能讓盆內的溫度相較塑膠盆低?所以比較適用怕死、怕熱的植物?
[/quote]
基本上是如此沒錯~~~
之前在瘋食蟲的時候~~~

高地豬及一些溫帶食蟲(眼鏡蛇瓶太陽瓶土瓶)需要夜間低根溫的~~~

通常是建議以素燒陶盆種植~~~
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根的溫度~~~不然就要靠冰箱養了~~~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01/02 03:03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rugbysofat[/u]在 [i]2008/12/30 07:52pm[/i] 發表的內容:[/b]
基本上是如此沒錯~~~
之前在瘋食蟲的時候~~~
高地豬及一些溫帶食蟲(眼鏡蛇瓶太陽瓶土瓶)需要夜間低根溫的~~~
通常是建議以素燒陶盆種植~~~
[/quote]
素燒瓦盆的結構與塑膠發泡材料類似 , 發泡結構它是保溫材也是斷熱材
外溫不容易影響內部 , 內溫亦不容易外散
白天外溫不容易曬進去 , 夜晚內溫不容易散出來

不知道這樣的推理對不對
論壇裡有個物理教授我這樣班門弄斧風險好大ㄚ  :em01:
介質的導熱與散熱和其密度濕度應該是有絕對影響的
根的溫度需求低於冠應該是許多植物的共同點 , 小盆裡夜間溫度應該是
環境溫度可以直接影響的 , 若夜間環境處於低溫我相信同一環境中的瓦盆
與膠盆中土壤溫度應該實際測量下也是相差一些些而已 , 就像冰箱裡保特瓶
和鋁箔包裡飲料溫度不因外覆材質相差多少 , 倒是白天曬太陽下膠盆可能
比較容易聚熱 ,  :em01:  好像是這 :em15: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1/02 00:02pm

嗯~~~
個人的看法是,素燒盆會吸水,當週遭溫度升高,所吸的水就蒸發帶走熱。
在簡易溫室降溫的方法中,也有利用離心式煙霧製造機,吊在高處,當煙霧遇熱就蒸發掉,據說理想狀況可以降低4度。代價是濕度會增高。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9/01/02 00:23pm

補充一下
水牆的原理也是一樣 但溫室內水氣到達飽和就不能繼續蒸發了
因此水牆會搭配數個抽風機 將水氣抽送走讓溼度降低
讓水能持續蒸發 散熱


-- 作者: mezamashi
-- 發表時間: 2009/01/03 02:06am

假設按照大大們所說的,那素燒盆或許能營造出日夜較大的溫差?就某些植株來說,對它們會相當有利吧?


-- 作者: lfwzg
-- 發表時間: 2009/01/03 08:20pm

如果不想陶盆更换成塑料盆,而又担心夏天水分流失过快的话,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在陶盆外面套一个大一些的塑料盆,并且在两盆空隙填充沙子或者只是等物而达到保湿放晒的一定效果了。。。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01/05 07:54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mezamashi[/u]在 [i]2009/01/03 03:06am[/i] 發表的內容:[/b]
假設按照大大們所說的,那素燒盆或許能營造出日夜較大的溫差?就某些植株來說,對它們會相當有利吧?
[/quote]
若用儀器測量或詳細記錄生長會有差別 , 但是應該相差只是些微而已
素燒盆一直是過去園藝使用上的大宗 , 如今逐漸被淘汰也是有原因的
我使用素燒盆是用濃黑漆(太淡的漆會龜裂脫落)將盆口一吋以下塗怖
如此盆子下端如膠盆上端而保有瓦盆效果
可是若是以溫度為前提的那麼濃漆應該使用白色才對 , 黑色容易聚熱
白色才能將陽光反射掉 , 話說回來市面上白色花盆還真的是比較很少

:em01: 應該有差啦 , 但明顯甚至神奇般的效果應該是不會有的
倒是以膠盆自己加工於適當位置鑽些小孔反而實用


© 中文版權所有: 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 繁體版權所有:摩尼網  程式翻譯:auron  版本: LeoBBS X Build0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