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cougargod
-- 發表時間: 2009/09/11 00:44am
如題!!! 就個體而言當然實生的比嫁接的好 但是嫁接的個體多半生長的較為快速..................有奶媽!! 因為小弟為養仙新手 目前手中已有不少的仙仙&仙肉 但是最近會有仙仙突然掛掉的情形................... 所以再懷疑是不是買到嫁接的兜...........而沒有做好降植株的動作 有沒有高手可以教小弟嫁接? 小弟蠻想學的 台木是不是一定要用柱型的?? 還有仙肉也可以嫁接嗎? ............................... 小弟最近在家中附近發現了紅土&橘色土 想再搭配一唐山石&發炮鍊石&火山岩不知道好不好 目前用的是培養土&發炮鍊石&火山岩&沙土&細碎石 .............................. 請各位高手給小弟解答一下 ............................... PS 如果有前輩要教小弟的 小弟都很OK 台北到新竹間都OK!! 目前住在桃園 謝謝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09/11 11:30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ougargod[/u]在 [i]2009/09/11 00:44am[/i] 發表的內容:[/b] 所以再懷疑是不是買到嫁接的兜...而沒有做好降植株的動作 有沒有高手可以教小弟嫁接? 台木是不是一定要用柱型的?? 還有仙肉也可以嫁接嗎? 小弟最近在家中附近發現了紅土&橘色土 [/quote] :em04: 首先建議你避免使用 " 請問高手 " 這類的辭彙 可能會造成花友謙虛的不敢回應問題 ... 畢竟像我這麼厚臉皮的人不多 :em01: 1 , 懷疑之後最好進行了解 , 盡可能別讓問題只停留在質疑上 2 , 嫁接技術在論壇諸多花友的文章裡時有討論 , 可以先行閱讀後找出自己的疑問 3 , 台木多為柱形只是品種的巧合與取得方便 , 繁性健生長快速者皆適合做為台木 4 , 大部份雙子葉多肉只要有適當的台木多可以進行嫁接 5 , 紅土保水佳疏水差 , 低比例或置底的使用也是不錯的選擇 6 , 嫁接技術除了台木親緣性的選擇外 , 進行中清潔 , 平整, 保溼 , 休養 , 多留意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ashin[/i] 在 [i]2009年09月10日 09:02pm[/i] 時新增 -=-=-=-=-[/b][/color] 實生的比嫁接的好 , 只是目地的問題並不是絕對的
-- 作者: CHUNPING
-- 發表時間: 2009/09/11 08:2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ougargod[/u]在 [i]2009/09/11 00:44am[/i] 發表的內容:[/b] 如題!!! 就個體而言當然實生的比嫁接的好 但是嫁接的個體多半生長的較為快速..................有奶媽!! 因為小弟為養仙新手 ... [/quote] 你如果懷疑是接降沒處理好 可以輕拍介質 然後把植株挖出來看 就知道是根系是本身植株還是台木的 我想你應該可以看得出來~ 這種現象不是沒有 我也有一次這樣 還好發現的早 有救到 也成功發根 所以 還是把盆子裡的秘密打開吧~
-- 作者: daniel9599
-- 發表時間: 2009/09/11 11:31pm
如果自己不試看看,只看書或網路就能學會,那你會失去某些樂趣 從最簡單的品種稼接(就算不成功損失也不大)沒有實做哪裡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從失敗中請教前輩進步才會神速.實做是最好的經驗,當你經驗足夠了你就是高手,沒有人第一次就會成功. 稼接好?還事實生好?那要看你的出發點是什麼?在育種上是稼接好.再觀賞上實生稼接都好,如果是觀賞他的成長當然是實生好,栽種技術不好的時候嫁接較好尤其是栽培困難的品種......所以你問哪一種好?....... 無解!
-- 作者: 飛龍
-- 發表時間: 2009/09/12 09:17pm
從種子播出,開始嫁接種仙是很有樂趣的事,如果從種子播出用實生方式,看仙長大,是事件無趣的事,實生長太慢了,死的比活得多,到最後剩沒幾顆.經過5-6年還是3-6公分大. 用嫁接的3-6個月就有5-6公分以上,很有成就感,適合現代人講求效率的要求. 如果用買的成株,越大越好,不管是實生或接降好都可以,自己能力下喜愛的都可收藏.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9/09/13 00:55pm
樂趣是見仁見智啦 不過"死的比活得多,到最後剩沒幾顆" 飛龍大這句實在一針見血阿.
-- 作者: yushing
-- 發表時間: 2009/09/13 01:33pm
看時間、空間∼∼ 以前很閒,整天都在接,現在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又不在家, 能上去頂樓澆個花就謝天謝地了。 如果要仔細澆個花至少要花我四小時以上, 以現在而言,種花對我而言只能說累∼∼ 還有嫁接後的降接是一門大學問,比嫁接還要難上n倍, 什麼品種多大顆降接後存活率高??? 我以前都玩有星類,所以對有星類較了解, 兜大概3~5cm降接最好,愈大顆降接存活率愈低,尤其是特大顆的。 鸞鳳玉系、般若系、瑞鳳玉系就隨便囉,多大降都行,降接後水份不要 太多,澆多了與太常澆水,反而容易陣亡。
-- 作者: 飛龍
-- 發表時間: 2009/09/13 10:42pm
[這篇文章最後由飛龍在 2009/09/13 10:55pm 第 1 次編輯]
台灣有很好三角與氣候嫁接,快速繁殖,接一接,切一切,一些台灣玩家喜愛品種都有做數量出來,價格很很普遍化.每位喜愛仙的花友都有受益到了.. 如果都靠實生的話,台灣仙人掌應是進口掌握的天下,一顆進來也要買2顆以上才能交配,也許數年後才會開花,種子出來再實生種,鸞鳳玉實生也要5-6年,....20歲開始玩要交到第一代可能30歲了.人生有幾年???玩到金虎那等50年好了, ..[UploadFile=9_1252853472.jpg] 強刺G屬金碧,進口進來後,又種約8年還未開花,也無測牙,沒種死,算是很好了,如沒人再辦進口,台灣也沒剩幾顆.
-- 作者: daniel9599
-- 發表時間: 2009/09/14 01:11pm
一些難栽培,生長緩慢的實生價格幾乎是天價(如果以栽培時間的工錢及栽培過程中的損失,算起來便宜許多)嫁接後在降接和實生比起來只是少了歲月的痕跡 .
-- 作者: 老李
-- 發表時間: 2009/09/18 04:52am
实生,很多品种可以长成其自有特性的品相,某些品种会很耐旱,不溶于腐败,当然并不是每种球类都是实生好,包括日本都对星球属的东西进行实生早期落土,由于它们不具备萝卜状肉质主根,所以几乎无法分辨,且容易快速进入商品化销售环节,而一些适合落土的品种,后期容易长出自根,且不会严重影响到植物的形态。 嫁接最初是一种快繁手段,对于一些生长缓慢的品种,如花笼,岩牡丹属,嫁接可以让它们提早大量的开花,获得海量种子,之后你便有一个大数量级的实生植株,这比购买种子要便宜的多,且后期在冬季不低于5度情况下,三角嫁接植株可有8年以上寿命继续不断的贡献种子。 由于嫁接砧木的强悍,它强大的根系和更大株体的表面可更充分的光和,因此嫁接通常可获得实生1-15倍的生长速度,比如你购买两个很小的实生花笼,嫁接一年后不仅开始打种子,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嫁接植株(因为嫁接花笼会不断冒出可用于嫁接的仔球),当然也由于生长的速度过快,因此嫁接后如鸾凤超兜很容易产生爆皮,有些生长缓慢的品种也容易败像和老化,所以嫁接植株是不适合长期观赏的,但是用于快繁,嫁接则是很好的手段。
-- 作者: 老李
-- 發表時間: 2009/09/18 05:00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HUNPING[/u]在 [i]2009/09/11 08:25pm[/i] 發表的內容:[/b] 你如果懷疑是接降沒處理好 可以輕拍介質 然後把植株挖出來看 就知道是根系是本身植株還是台木的 我想你應該可以看得出來~ ... [/quote] 降接要看具体的品种,某些品种如岩牡丹属和花笼属,容易产生木质化或者难以发根,你必须激素诱导(如包含奈乙酸的生根粉),当然由于植株在砧木上已经快速生长变形,即使能降接产生根系,也难以维持品相,所以即使降接成功,观赏价值也低,而萝卜主根不能产生,后期大伤口内凹腐败,使得一些品种即使降接也容易挂掉(特别是蒸腾不够猛烈的阳台),所以对于这样的品种,实生有美好未来,而降接则是昙花一现。 而某些品种降接则很容易长出强壮的根系(植株长势和品相不容易遭到破坏),某些品种如乌羽玉属甚至小仔球扦插能干湿大考验迫其长出肉质主根,那这些则可以降接,关键是看品种,而某些本身就生长很旺盛快速的品种(如松霞),则根本没嫁接的必要,嫁接它们等于画蛇添足,自己多一道工序,还不比实生快。
-- 作者: 老李
-- 發表時間: 2009/09/18 09:0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18 06:37pm[/i] 發表的內容:[/b] 說的很讚啦!但也不盡然。 針對降難發根的狀況,補教業有一種課程,稱為『先修班』,我們在樹上就長根。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只要多花點時間和金錢,就會有美好的願景。 至於生長變形,另有瘦身美容課程,讓你曲 ... [/quote] 这位大大给我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苗接方式非常的好,学习受教,谢谢啊!
-- 作者: chbird
-- 發表時間: 2009/09/18 11:41pm
[這篇文章最後由chbird在 2009/09/18 11:42pm 第 1 次編輯]
魯皮 大 哇....等很久哩 牡丹套餐應該可出菜了 .....[br][br][color=#990000][b]-=-=-=-=- 以下內容由 [i]chbird[/i] 在 [i]2009年09月18日 08:41am[/i] 時新增 -=-=-=-=-[/b][/color] [UploadFile=005_1253288537.jpg]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19 06:46pm
向鲁皮大大请教带根接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是没想出来接穗该怎么下刀? 同时问一下 如果对根部采取遮光措施是否对 根部的生长更有利?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19 08:0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chbird[/u]在 [i]2009/09/18 11:41pm[/i] 發表的內容:[/b] 魯皮 大 哇....等很?=-=-=-=- 以下內容由 chbird 在 2009年09月18日 08:41am 時新增 -=-=-=-=- [/quote] 大鳥老師好,一年又二十幾天不見。 沒有什麼套餐啦!在家吃了好多年的素,最近常夢見去吃客家小炒。唉~~~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19 09:48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19 08:25pm[/i] 發表的內容:[/b] 留頭留尾一刀,憑經驗賭機率。 根部需遮光。不止這些,個人也在嘗試中,不同品種有不同的特性。 重點不在接過,而在接過之後誘導根生長,更進一步要求宛如實生的狀態。 托阿玟花友的福,給我很多菊水種子。最近 ... [/quote] 鲁皮大大 留头留尾这一刀需要切到维束管吗? 感觉像是贴接的手法 但是由于接穗太小 该如何切实在是想象不出 不知是否有刚接好的图片能够参考一下 谢谢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19 10:1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wdw26853[/u]在 [i]2009/09/19 09:48pm[/i] 發表的內容:[/b] 鲁皮大大 留头留尾这一刀需要切到维束管吗? 感觉像是贴接的手法 但是由于接穗太小 该如何切实在是想象不出 不知是否有刚接好的图片能ä ... [/quote] 理論上要,但又不能太過。 其實,我也不知道。 圖片看不出什麼的,有空再照來補上。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19 10:3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19 10:11pm[/i] 發表的內容:[/b] 理論上要,但又不能太過。 其實,我也不知道。 圖片看不出什麼的,有空再照來補上。 [/quote] 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动手做做看 至今为止只在一棵苗上试过 是采用的斜切法 不过好像不太成功:em06: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19 11:1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wdw26853[/u]在 [i]2009/09/19 10:34pm[/i] 發表的內容:[/b] 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动手做做看 至今为止只在一棵苗上试过 是采用的斜切法 不过好像不太成功 [/quote] 動手是正解。 斜切就•••。 想像一下,南極(根)跟北極(生長點)連一直線(當維管束),從北極一刀切向南極,這個剖面是不是就會切到維管束,跟這個剖面平行且極接近,但避開南北極的一刀。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20 06:0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19 11:14pm[/i] 發表的內容:[/b] 動手是正解。 斜切就•••。 想像一下,南極(根)跟北極(生長點)連一直線(當維管束),從北極一刀切向南極,這個剖面是不是就會切到維管束,跟這個剖面平行且極接近,但避開南北極的一刀。 [/quote] 非常感谢鲁皮大大 基本理解了 明天动手操作一下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20 08:24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20 07:52pm[/i] 發表的內容:[/b] 不客氣。 接一個多星期的菊水,應該看不出什麼吧! [/quote] 能看出很多啊 首先接穗的确是采用的斜切法 从接穗的中部起刀 最后收刀的部位尽量贴近根部 其次台木也需要斜切 能够方便对准维束管以及防止接穗滑落 不过接穗应该是没切到维束管的部分 是靠接穗与台木之间的生长 需求自行融合的。 不知道鲁皮大大是否试过接穗只去掉极薄的一层皮能否接活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20 08:5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wdw26853[/u]在 [i]2009/09/20 08:24pm[/i] 發表的內容:[/b] 能看出很多啊 首先接穗的确是采用的斜切法 从接穗的中部起刀 最后收刀的部位尽量贴近根部 其次台木也需要斜切 能够方便对准维束管以及防止接穗滑落 不过接穗应 ... [/quote] 這我就不清楚了。 我的原則就如前面說的切法。 個人不會去考慮僅切一層皮的作法,而是儘量靠近維管束而不切斷它。 理論可行外還要求最大可能。 明天會刪掉關於帶根苗接的部份,切死太多小苗個人概不負責,呵。死無對證。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20 10:29pm
呵呵 鲁皮大大说笑了 既然要用嫁接的方式来种仙 就应该有失败的觉悟 特别是对于象我这样的新手来说 100%接活只是一种奢望,何况每个地区适合生长的台木 也不一样,只有试过才知道。 不过话说回来 木麒麟的嫁接成功率的确很高,现在就要看 今年冬天的情况了。 关于 仅切掉一层皮,是考虑到切口小以后恢复、接降 可能会比较容易,同时营养供给的通道变小了,是不是会避免 小仔满头的情况。这些我都会去做一做考证一下。 最后就是祈祷木麒麟能顺利熬过上海湿冷的冬季
-- 作者: 老李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1:51am
嫁接小苗来源其实很容易,实生的道路一样会有大量死亡,把这种死亡消耗在苗接的过程,却会获得更快的养成,所以这种接苗法还是相当有应用价值的。 我的温室中也有木麒麟,只是一直没有太注重到它的培养,看来下一阶段要大量繁殖一批,来尝试这种玩法,在这里再次感谢loop大大的指点!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4:01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18 06:37pm[/i] 發表的內容:[/b] 說的很讚啦!但也不盡然。 至於生長變形,另有瘦身美容課程,讓你曲 ... [/quote] 嫁接與接降藉由處理方式的確也可以是近乎實生的 發根難易的不同是比較傷腦筋的一環 菊水接降三年龜甲牡丹兩年 , 發根順利後栽種上並沒有比實生株體弱或緩慢 loop 大的苗接很精彩值得繼續討論 :em04: [UploadFile=DSC07014_1253476806.jpg][UploadFile=DSC07017_1253476834.jpg]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7:4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wdw26853[/u]在 [i]2009/09/20 10:29pm[/i] 發表的內容:[/b] 关于 仅切掉一层皮,是考虑到切口小以后恢复、接降 可能会比较容易,同时营养供给的通道变小了,是不是会避免 小仔满头的情况。这些我都会去做一做考证一下。 最后就是祈祷木麒麟能顺利熬过上海湿冷的冬季 [/quote] 不好意思,如果接過生長,接合處會越撐越大。 低溫確實生長較慢,不過,我冬季也是照接不誤。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7:47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老李[/u]在 [i]2009/09/21 01:51am[/i] 發表的內容:[/b] 嫁接小苗来源其实很容易,实生的道路一样会有大量死亡,把这种死亡消耗在苗接的过程,却会获得更快的养成,所以这种接苗法还是 ... [/quote] 用麒麟團扇(木麒麟)主要的原因是砧木繁殖容易,但相對的,去側芽也很煩。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7:52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9/09/21 04:01am[/i] 發表的內容:[/b] 嫁接與接降藉由處理方式的確也可以是近乎實生的 發根難易的不同是比較傷腦筋的一環 菊水接降三年龜甲牡丹兩年 , 發根順利後栽種上並沒有比實生株體弱或緩慢 loop 大的苗接很精彩值得繼續討論 [/quote] 嗯嗯!大家繼續,我先去睡覺,別理我。 前面是說夢話,一概不負責。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8:25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21 07:52pm[/i] 發表的內容:[/b] 嗯嗯!大家繼續,我先去睡覺,別理我。 前面是說夢話,一概不負責。 [/quote] :em01: 祝好夢 !
-- 作者: 光山
-- 發表時間: 2009/09/21 09:57pm
仙人掌的皮是綠的也能行光合作用 所以可以把刺座全切除 我接馬達加斯加樹 亞龍木卻一直長測芽 又不能把"刺座切除" 這樣會沒葉子的...........
-- 作者: totocat
-- 發表時間: 2009/09/22 02:54am
[這篇文章最後由totocat在 2009/09/22 03:02am 第 1 次編輯]
不管是實或接或是接的弄的像實的…都不重要吧… 以種的人的立場來說 實或接看個人的選擇吧 種的爽種的開心就好 就像…原則上啦(世界無奇不有一定會有例外) 誰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女人是原裝的… 但其實對方是不是你愛的並且愛你的反而是最重要的…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22 00:25pm
去掉刺座不等於去掉生長點,除非切口夠深,否則會再長側芽。等出側芽再切較便利。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22 00:36pm
爽與開心之外,還要持久。(沒賣壯陽藥,別找我!) 種死就爽不了。基本上降的種死了,有比較好發洩負面情緒的理由:因為沒降好嘛!非戰之罪。
-- 作者: wdw26853
-- 發表時間: 2009/09/22 03:13pm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 如何种仙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 来选择 重要的是如何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避免重复 的错误
-- 作者: cshy505
-- 發表時間: 2009/09/27 11:19pm
魯大. 如果是側芽接. 是否也可以模擬這樣接法. 誘導長出根來...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09/30 09:16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28 00:18pm[/i] 發表的內容:[/b] 由原本就是要分化為根的部位長根,當然會比其他部位快。 [/quote] :em04: 之前將欲做為台木的袖浦砍下倒放 , 結果放到忘了幾乎成仙人掌乾 將其拾起時發現橫倒放置的向下端 , 袖浦於菱間長出一整排根頭 反而 "原本就是要分化為根的部位" 根頭不多 請教 loop大是否長期橫放下的植物會將自身生理調整為另一方向發展根系呢 因直立時的南端在橫置後成了整體的東方 , 而原西方成了直接受地心引力的向下方 不知道這樣說明 loop 大是否了解意思 :em06:
-- 作者: loop
-- 發表時間: 2009/09/30 06:21pm
[quote][b]下面引用由[u]ashin[/u]在 [i]2009/09/30 09:16am[/i] 發表的內容:[/b] 之前將欲做為台木的袖浦砍下倒放 , 結果放到忘了幾乎成仙人掌乾 將其拾起時發現橫倒放置的向下端 , 袖浦於菱間長出一整排根頭 反而 "原本就是要分化為根的部位" 根頭不多 請教 loop大是否長期橫放 ... [/quote] 袖浦橫放長根接綴化的烏羽玉,以前見過這種方式,長得還不錯。 根的三大特性有背光、向濕、向地。 植株放倒,由原本的腰部長根是可以的。 我覺得應該這樣看,當缺水有長根需求時(或者說長根對植株更有利時),從符合前面條件的部位中,經由由最易長根的地方長根。 但是不是一定要完全滿足根的三大特性,現實經驗是不一定。像砧木枯死的嫁接株經常在空中長根。 前面說的側芽嫁接導根原理也一樣,要符合側芽長根的環境前,側芽要有長根的需求,所以要虐待砧木,讓它缺水。 但這類的方法通常要小心,否則就先毀掉砧木。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等待長根的時間,尤其生長緩慢的品種,要轉變為根細胞的時間很長,要虐待砧木這麼久是不容易的。
-- 作者: ashin
-- 發表時間: 2009/10/02 09:55am
[quote][b]下面引用由[u]loop[/u]在 [i]2009/09/30 06:21pm[/i] 發表的內容:[/b] 是不是一定要完全滿足根的三大特性,現實經驗是不一定。像砧木枯死的嫁接株經常在空中長根。 前面說的側芽嫁接導根原理也一樣,要符合側芽長根的環境前,側芽要有長根的需求,所以要虐待砧木,讓它缺水。 但這類的方法通常要小心,否則就先毀掉砧木。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等待長根的時間,尤其生長緩慢的品種,要轉變為根細胞的時間很長,要虐待砧木這麼久是不容易的。 [/quote] 三角柱就經常肚子邊邊冒出根 誘導側芽發根需要讓它缺水我非常同意 之前 0.5CM 的裸萼大戟先在與母球的連結點割斷一半或以手指扳斷大部份 僅剩些微連結之後即使沒樹上發根可能切下後發根順利於直接切下的 表示半連結的缺水期的確刺激了造根的條件 向濕、向地很容易理解 , 背光條件我倒是沒給它想到 順便一提前不久的實驗 , 六片肥大壽葉靜置待發根 ,葉插切面三片朝上三片朝下擺放 一個月後入盆時當出傷口朝上放的先出芽而朝下的先出根 , 六片分兩組的實驗 " 巧合度 " 恰好是預期的 100 % , 結果颱風一週陰雨後的烈陽奪走五片的肉葉 希望正打算葉插的花友可以繼續試驗 , 因我實驗僅區區六片是仍無法充分確定效率的
-- 作者: 靜默與單純
-- 發表時間: 2009/10/28 11:26am
好论坛,受益匪浅。
|